评论:通胀警报基本解除不代表可以全面放松调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14:10 来源: 新闻晨报□晨报特约评论员 宗涛
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5.5%,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5个月来首次降到6%以下。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9%。PPI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月上涨5.0%。
显然,年内物价高点在7月份已过,预计11-12月份物价还会有更明显的下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未来物价还有可能反复,但总体来说,已经有了根本性缓解。
我们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有从控制物价上涨向防止经济过快下跌的微妙变化。温家宝总理日前表示,宏观经济政策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于经济形势和政策的最新变动,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解读和认识。
国际方面,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大,保增长、促就业和避免金融动荡渐成共识。近期,多国主权信用评级和银行评级遭到下调,希腊就是否要对欧盟新的援助方案举行公投前后反复,市场信心明显受挫。意大利的国债收益率也出现大幅上升,体现出市场担忧开始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在此背景下,G20峰会已就实施更加统一而积极的措施、防范经济金融可能增大的向下风险,达成了新的一致。欧洲央行新晋行长甫一上任,便宣布下调利率25个基点,市场信心有所提振。
国内方面,经济运行延续降温迹象,增速进入合意区间,“软着陆”特征明显。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9.7%、9.5%和9.1%,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同时,投资增速下降,消费拉动增长的贡献增加,经济结构有所优化。总体来看,2010年三季度以来的经济降温主要是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通胀方面,10月份CPI延续了近几个月的下降趋势。并且,2009年以来房价较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控制。总之,当前有多种迹象表明,调控措施已经收到了切实成效。
在全球复苏步伐慢于预期、国内经济温和趋缓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有了加大力度调结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更大空间。下一步,宏观政策需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在保持基本调控方向不变的同时,注意微调调控的节奏和力度,保持信贷的合理增长。
首先,宏观调控虽然收效明显,但近期还不具备全面放松的条件。目前,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依然来自外部,内部增长动力则仍较为强劲。应该注意到,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基建、房地产、政府平台等投资领域的扩张趋缓,主要是受到了调控政策的压制,和西方国家出现的银行“惜贷”、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局面,存在根本不同。今年全年经济增速会在9%左右,符合经济预期,是较为理想的增速。就通货膨胀来说,四季度通胀率总体依然会在4%以上,全年在5%左右,均高于年初目标。
其次,相关政策要适时加大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切实做到有保有压。在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国际市场阴晴不定和贷款利率上浮等背景下,国内外经济运行的矛盾有向小微企业集中的态势。下一步,要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完善担保体制,实行差别化的信贷和监管政策,鼓励金融资源更多地转向小微企业,促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最后,要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走势,并为政策调整预留空间。根据最新进展,希腊债务危机有了新的方案安排,但不确定性仍然没有完全解除。欧元区的主要国家法国和德国,甚至已开始讨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希腊经济总量虽然只占到欧元区的3%,但是一旦其债务发生违约,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会很大。对此,我们要有预判。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是平稳健康的,与年初更多关注通胀压力相比,年末需要更多关注国内外经济向下的风险,政策可以酌情考量定向放松,但还不到全面放松的时刻。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经济金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