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诺奖得主:现在是增加居民实际工资收入好时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7 10:26 来源: 辽一网-华商晨报

  在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眼中,发生在普通人身边的经济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经济规律,这些规律将导致何种结果,又会产生哪种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给出忠告:“不要盲目相信你看到的数字,因为那样你会忽略很多看不到的数字。”

  日前,菲尔普斯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外政商领袖华佗论箭高峰论坛,本报作为受邀媒体出席,在会议休息期间,菲尔普斯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人物简介: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被媒体称为“有史以来对中国经济最为关注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国际学术界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宏观解析】

  “即便是长年研究经济学的学者都会惊讶地发现,我们已经变得不再认识现在的经济生活,我们以为市场需要的是苹果,但其实是橘子……”

  全世界都在花钱挖坑再花钱埋掉这个坑

  华商晨报:我需要听得懂的回答,我问您的问题很简单:政府对于市场的刺激性政策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菲尔普斯:我可以用一个笑话来回答,政府对于市场的刺激性政策,肯定伴随大量的货币投放、大量的投资项目、低利率信贷等等,这些手段就如同政府向银行借钱挖一个坑,然后再借钱去埋掉这个坑。在挖坑和埋坑的过程中,我们天真地认为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维持经济运转并增加税收,但事实上这是人为挖的坑,也是人为埋的坑,并没有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坑越挖越大后,政府发现借不到那么多的钱来埋掉这个坑了,公共债务就产生了,欧洲是这样,美国也是这样,其实中国也存在着这种投资过热的现象,所以我注意到现在中国在有意降低这种投资过热的冲动。

  华商晨报:为什么明明有这么大的风险还要去挖这个“坑”?

  菲尔普斯:过去很长时间人们更愿意相信经济衰退是因为需求不足造成的,所以政府会维持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然后大量投资,希望补充需求的不足,他们以为这样可以让经济逐步复苏,就像一个人饿了,人们不会思考他是不是不爱吃,而更愿意相信让他多吃就可以不饿了。

  华商晨报:中国有句话叫“对症下药”,您认为扩大需求是“吃错了药”?

  菲尔普斯:其实即便是长年研究经济学的学者都会惊讶地发现,我们已经变得不再认识现在的经济生活,我们以为市场需要的是苹果,但其实是橘子,我们以为刺激需求就可以缓解经济衰退,但美国的刺激方案被证明是无效的。整个全球的经济市场已经是一个结构性的市场,不再是单纯的消费与需求市场,最主要的是人们对于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正在影响着经济预期,并在证券市场上造成了价格下跌的预期,这会使得真正的投资活动变得犹豫不决,就像别人在挖坑,你是不是敢跳进去跟着挖一样,现在很多人在坑外犹豫着。

  华商晨报:您是否知道,中国人对于“挖坑让人跳”的理解其实是对一个人人格低下的比喻。

  菲尔普斯:这不涉及人格,在我看来,是结构性问题让经济面目变得不再被人所熟知,我们以往的经济学认知已经无法解决这种结构性问题。

  华商晨报:您认为不“挖坑”的办法是什么?

  菲尔普斯:还是要回到自由贸易上,现在人们因为经济不确定性的存在,都在本能地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保护主义会降低经济效率,还是应该提倡自由贸易。我也注意到中国在各种国际场合提出过这种呼声,这其实对美国、欧洲都是有利的,对中国也是有利的,中国的经济有自身的结构性,要与世界经济的结构性有效对接才是最佳选择。

  【中国时机】

  “美国与欧洲的持续低迷已导致全球的利率水平下降,中国正在获得因为这种不平衡结构带来的机会,并从中受益,这主要反映在工资水平上……”

  中国提出增加居民收入符合市场时机

  华商晨报:您认为自由贸易在多大程度上会让普通人受益?

  菲尔普斯:你不能奢望所有人都从中受益,但我相信会对大多数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国与欧洲的持续低迷已导致全球的利率水平下降,中国正在获得因为这种不平衡结构带来的机会,并从中受益。这主要反映在工资水平上,我也观察到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想办法让人们的工资水平提高,现在这样做是符合市场时机的做法。

  美国与欧洲的低利率直接带来了中国的投资膨胀,投资的膨胀带来新增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引发了物价的上涨,我对中国人的工资水平在持续观察和研究,我发现的一个简单的结论是,中国人的实际工资水平在很多年内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相反的是,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却明显被拉大,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经济现象。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今低利率的水平不会永远维持,随着美国与欧洲的经济逐步复苏,利率水平将得到提升,中国的投资优势将会降低,就业空间将缩小,中国将面对更大的挑战,所以在这个时候提出增加居民收入是很可行的办法,也是最佳的时机,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增加实际工资收入,而不是随着物价波动产生的工资上浮。

  华商晨报:您为什么一直在强调这个时机?

  菲尔普斯:说出来也许你会吃惊,中国的投资膨胀现象和过去的美国十分相像,而在三年前左右,美国的这种投资膨胀现象开始消退。我们发现美国的总就业人数占总工龄人口的比例却只处于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经济活动并没有增加实际的就业机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那时全球的利率水平还比较高,这种表现带来了次贷危机。

  而时下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全球经济低利率的水平上,投资可以很好的拉动就业机会,这个时机让中国人可以很好的研究如何提高实际工资收入。

  【创新经济】

  “我有时很悲观地认为,美国与欧洲在与中国的对比中已经逐渐丧失科技优势,但更头疼的问题是,中国自身的创新能力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及时互补……”

  中国的社会保障是好的经济创新

  华商晨报:您是否了解中国的保障性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等于增加了百姓的收入。

  菲尔普斯:中国的社会保障是很了不起的经济创新,这一点也许中国人自身并不理解,要知道中国的社会保障与个人资产抵押是脱钩的,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社会性保障是以人们的资产作为抵押的形式进行的。这样做的原因是很多国家的政府财政一直是在赤字情况下运行的,所以这种社会性保障就必须与资产抵押挂钩,但中国没有,这是很大胆的举措,这需要政府承担全部的信用风险,对政府的财政执行能力是很大的考验。

  华商晨报:这是否会带来高税收?

  菲尔普斯:有哪种商品是没有价格的呢?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回答你的问题,现在的中国和整个二战后的欧洲所处的经济期很相似,战后的欧洲度过了那段时期,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与管理的创新,中国也需要面对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的问题,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经济效率,缩短经济回报周期,我有时很悲观地认为,美国与欧洲在与中国的对比中已经逐渐丧失科技优势,但更头疼的问题是,中国自身的创新能力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及时互补。

  华商晨报:怎么才算互补?

  菲尔普斯:观察可以让我们发现中国在投资上的成功,持续的投资让中国的经济在过去几十年持续的增长,这几乎是一种奇迹。但我们发现投资领域更多集中在基础设施与房地产上,这几乎不需要多少科技含量,这种投资会在未来的某个时期逐渐消退,工业、技术性行业的投资会带来更大的收益,会增加中国人的实际工资水平,所以要推出更强有力的国内政策来推动工业与技术性行业的发展,这其中就包括用大量资金去推动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

  刘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