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法制晚报:让不亏损的油企多炼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16:21 来源: 法制晚报

  新闻提示

  国家发改委日前披露,2011年前三季度炼油行业净亏损11.7亿元,而两大石油巨头中石化和中石油披露的同期炼油亏损合计竟达645亿元!为何数据悬殊如此巨大?《中国证券报》调查发现,地方炼厂闷声发财,与两巨头喊亏形成鲜明对比。

  一直以来,两桶油想涨价或者要补贴,都拿“炼油环节亏损”说事儿,咱们看不见真实的账本,所以也只好相信。但是现在有了比较:两桶油在炼油的时候亏了几百亿,同样的事民营的地炼做起来却发了大财。

  这里当然也有合理的原因,比如理论上说地炼是完全按市场化运作的,有利可图才开工,但国企为了保障供应,即便亏损也不能停工。

  但即便是这个看上去很不错的理由,和现实情况也有很大差别。两桶油真的宁愿亏损也会积极保障供应吗?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时不时出现“油荒”?为什么油价一降炼厂就集中停工检修,以至于招来发改委的“约谈”?

  保障供应的活儿压根儿没干好,而“炼油环节亏损”也暗藏玄机。据报道,炼油环节除了能生产出成品油,还可以炼制出各种化工产品,这些东西的利润空间实际上是很高的。

  打个比方,饭馆儿花一块钱买了棵白菜,菜帮、菜叶分开炒着卖,计算经营成本的时候却把菜帮带来的盈利全给忘记了……

  另据 《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两桶油亏损论调中,从未出现过关于国内原油开采成本的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其入账计算的价格则均以国际油价为标准,两者之间的差价利润少有人知。也就是说,这棵白菜本是小菜场买的,报账的时候却按照大超市的价格……

  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前秘书长王勇指出,他们有时“国际油价越高越买,国际油价下跌反而不买,这么操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哄抬国内油价。”

  两桶油不争气怎么办?好在民营的地炼既愿意为消费者服务,又不需要财政补贴。但是据报道,没有原油进口权是制约地炼发展的最大瓶颈。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地炼在质量、环保等方面的确存在一定问题,不应盲目扩大规模。另一方面,若对其放开原油进口权,容易抬高国际油价。

  笔者以为,这样的理由其实并不成立。要说质量,两桶油不也闹出过好几起问题油导致车辆损坏的事件吗?至于环保,中石油在大连不是接连整出了好几起事故吗?还有抬高国际油价,“越高越买,下跌反而不买”又该怎么说?

  是否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监管是不是“给力”,交给国企去做的事情,未必就能高枕无忧。去年3月,工商联建议放开原油进口管制,对此,笔者举双手赞成,也希望决策部门能做出更客观的决定,别再受到两桶油的迷惑或者要挟。

  本报评论员庞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