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李记:不能电厂一亏损就让公众埋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16:47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李记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其中销售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上调3分钱,上网电价对煤电企业是(每千瓦时)上调2分6,所有发电企业平均起来是上调2分5,涨价幅度不大。这次发改委还对煤炭价格进行了限制。(11月30日中国广播网)

  尽管一开始公众就“猜到了这结局”,但谁也没想到的是,来的速度竟然这么快。虽然此次电价上涨,延续的依然是“先上调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再上调终端非居民销售电价的模式”,居民用电价格暂不上调,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每千瓦时3分钱的成本,最终还是由处在“下游”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公众埋单。

  公众要追问,如果电价成本没有足够透明,煤炭与电力转换的中间环节没有厘清,电力体制改革长期停滞不前,凭什么电厂一喊亏损,就请公众做“冤大头”来埋单?

  据报道,自2004年以来我国煤价累计上涨了200%,而同期电价涨幅不到40%,火电企业利润被“挤压”,造成全行业大面积亏损。电厂一直喊亏损,账单却未做到足够的公开透明———比如,电企职工的高工资、高福利,是否也被计算到电价成本中去?煤价持续上涨,电厂亏损是不争的事实,但具体亏损多少,显然不能由发电企业和电网公司自说自话。

  此次发改委规定,合同煤价在5%的幅度内可适当上涨———而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目前煤炭流通环节乱象丛生,中间环节层层转手加码,获取了合同煤与市场煤之间巨大差价利润”。国家电监会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煤炭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电厂,运输、收费等中间环节的费用占到煤价的30%~60%。相关方面管理不力造成的煤价层层加码,最终也让公众来埋单,如何让人口服心服?

  11月28日,学者胡俞越在微博(http://weibo.com)中坦言: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纠结博弈了20年,至今呈愈演愈烈之势。而延续十年之久的电力体制改革鲜有进展,甚至给人以走回头路的印象。体制改革当然不是一日便能完成,但具体到如何改革定价机制,如何引入竞争破除垄断,如何理顺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绝对不应该让公众再等十年。

  那边厢电厂喊亏损,这边厢便开始调价,这固然能暂解电厂的燃眉之急,但从长久来看,如果固有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仅会让无奈埋单的公众抱怨连连,而且,如果煤、电、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关系长期未能理顺,大面积缺电对经济社会发展也会造成直接影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