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程凯:欧洲需要的是马歇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3 00:01 来源: 华夏时报

  程凯

  久旱逢甘霖,当然是件令人舒畅的事,但如果仅仅是一场毛毛雨,干涸的土地是浇不透的。“六大央行联手救市”很可能就是这样一场毛毛雨。

  这件事来得很突然,美联储联合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瑞士国民银行,联合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具体操作上是从12月5日开始,几大央行之间现有的临时性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将被下调50个基点,7天期的美元互换利息从此前的1.08%降至0.58%。

  这样突然性的一致行动,一方面证明了几大主要经济体对于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决心,这是各大央行行长们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学来的教训,下手一定要出其不意,一定要同进同退,给市场以坚定的信心,值得称赞;另一方面却又给全球市场透露了一个以前还不是那么明朗的信息,欧洲市场上真的很缺钱,已经到了需要大家全力支援的时候,令人担忧。

  如果仅仅是缺钱,那么全球央行联手打开印钞机不就OK了吗?但是,这只是对钱这个概念的错误理解。钱,更准确地说是货币,并不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的交换工具、计价工具,以及临时的贮藏所,欧洲现在缺的,表面上是代表财富的钱,本质上却是真正创造财富的需求与生产。

  没有消费和投资需求,就没有生产和雇佣,没有生产和雇佣,就没有收入和消费,在这样一个生产创造财富的链条被打断的时候,央行印刷再多的交换工具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大不了制造一个股市上的“一日游”行情。

  没有等值的财富被生产出来,就投入更多的交换工具,最后等待大家的只有一个结果:通胀。

  欧洲的问题是没有需求,但政府还准备遏制需求,把减少赤字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它正在制造一种恶性循环。需求不足,导致赤字增加,为了减少赤字,政府进一步减少需求,政府收入更少,赤字压力更大。

  在市场真正恢复之前,减少政府赤字是危险的。维持一个较高水平的政府支出,这是一个观念性的选择,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政府能不能顶住压力,保证一个正常的支出水平,在生产和消费真正恢复之前不再一味减少赤字呢?这需要政治智慧和勇气。

  这个问题,对欧洲来说很难,对美国来说比较困难但可以接受,对中国来说则是没有问题。

  保证支出,对美国不是大问题。CNN的专栏作家扎卡利亚最近有一篇叫《美国不是下个希腊》的文章,称希腊和意大利的经济问题是深层的,他们不能以有吸引力的价格生产商品、提供服务,对自己的货币也没有控制权。但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美国的问题不在于经济、人口或技术,而是政治的,只需政策措施就能改变命运。

  政府支持的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增长的货币政策、促进投资的企业税改革,这是扎卡利亚对美国提振经济开出的药方,因此他至少不认为美国的赤字有什么大问题。

  保证支出,对中国来说也不是问题。中国的问题是用什么保证支出,现在楼市要挤泡沫,但是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还远远没有完成,所以打压房价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一个根本的矛盾。中国央行和全球六大央行同步,三年多以来第一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仅仅是一个开始。

  如果美国和中国都没有根本问题,剩下的问题就只有欧洲了。欧洲人捧着一个岌岌可危、已经失去成色的欧元金蛋,还有一个纷繁复杂的欧盟政治议程,既没有掌握货币的主动权,也没有政治上突破的大智慧,欧洲还凭什么可以自救?答案是悲观的。

  尽管,中国人已经宣布欧洲人应该自救可以自救,但是这个欧洲也许根本就无法自救。一个无法自救的欧洲,如果坠入深渊,对谁都没有好处,轻松地说“没有欧元就算了”缺乏深思熟虑,仅仅做出“欧洲人好逸恶劳基本完蛋了”的判断也是不负责任的想法,因为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那么欧洲怎么办?这里没有答案,只是想说说以前的事。

  欧洲曾经遭遇过甚至比现在还糟糕的局面。那就是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摧毁了一切生产,在一个废墟之上,缺少的当然不是生产生活的需求,缺少的是政府支出的能力,这个时候,挽救欧洲和世界经济的其实是那个著名的“马歇尔计划”。

  这个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的东西,简单地说就是美国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持续4个财政年度,西欧各国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这笔款项考虑通胀后相当于现在的千亿美元。

  为什么能有“马歇尔计划”?因为美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积累了最多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储备货币的制造者。

  现在呢?如果需要一个拯救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该由谁来出钱出力。谁有不用开机印刷就在家里还备着的余钱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