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适时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14:51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齐鲁证券 边绪宝

  广义货币供应量(M2)统计口径从10月开始扩容。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已经较大,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也日益重要,因此从今年10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M2统计范围。据测算,M2统计口径扩大之后,10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将比原有统计口径增加2.7万亿元。

  为了加强金融监管,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并不断完善是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普遍做法。我国的货币当局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开始于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从当年第三季度开始对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狭义货币供应量、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和其他存款。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又从2001年7月份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纳入广义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畴。

  十多年发展的实践表明,广义货币供应量指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变化。从今年的金融运行情况来看,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速度持续回落,并且自4月开始已经连续7个月回落至16%的调控目标之下,10月末M2同比增长为12.9%,远低于同期GDP与CPI增长之和,甚至比经济出现大幅度下降的2008年还要低。如果仅从同比数据上看,似乎宏观调控目标已经达到。

  但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我国目前金融创新不断增多,公众金融资产结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最近几年以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等产品迅速发展,加快了存款分流。这些替代性的货币资产目前并没有进入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这必然使得目前M2的统计数据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上述金融资产不仅包括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还包括目前仍未纳入M2统计范围的商业银行表外理财资金、委托贷款业务、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的存款、民间借贷资金等。这其中的许多资金由居民和企业存款分流而来,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刻。

  我国从1996年开始将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迄今为止已经历时15年。但金融资产规模的日益壮大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使货币供应量指标偏离了当初设定的调控目标。央行十多年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实践也证明,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在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与最终目标关联度上与当初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尤其是最近几年,M2的同比增长情况已经较大幅度地偏离了央行年初设定的调控目标。比如央行制定的2008年货币供应量M2增长目标为16%,2009、2010年M2的控制目标都是同比增长17%左右,2011年M2的控制目标为预期增长16%。但2008年M2的实际值比目标值高出1.8个百分点(多增7221亿元),2009年M2的实际值比目标值更是高达10.7个百分点(多增5.4万亿元),2010年M2实际值比目标值高出2.7个百分点(全年多增约1.2万亿元),预计2011年M2实际同比增长在12%左右,比预期调控目标低4个百分点。M2在最近几年如此巨大幅度的偏差说明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可控性较低。

  多年的经济实践表明,随着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物价稳定等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在不断下降。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实践,今后我国应逐步建立起以市场利率为主要调控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体系,并在直接盯住利率的同时,将货币供应量、贷款增长情况、通胀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经济景气指数等其他重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

  多年的探索实践表明,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已日趋成熟,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体系逐步完善,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逐步提高。今后必须逐步培育和增强市场化利率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中的主导地位,并逐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确立以基准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来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