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马志刚:在转型中谋求新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2 10:49 来源: 经济日报

  马志刚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的适度放缓,一些地方、行业和领域又出现了“缓转型”、“慢转型”的倾向和苗头,部分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结构调整步伐较慢。对此,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正确认识并切实处理好保增长、促转型和抑通胀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不发展不行。不发展,就业就解决不了,人民生活水平就提高不了,经济发展动力就不足,社会也就不稳。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但也要看到,不转型、按照老路发展也不行。不转型,不仅长远发展不可持续,而且当前平稳较快增长也难以保持。现在,我国经济规模已位居全球前列,但人均国民收入仍排在世界百位左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已突破工业化国家的历史峰值,很难再有大的扩张,传统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致力于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如果我们不能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将会越来越被动,也不可能有效解决近期的问题和将会不断出现的长远问题。

  从全世界看,一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是转型的关键期。对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也是这样。历史经验反复提醒我们,要发展就必须转型。

  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型所形成的“倒逼机制”,对我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外在压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谁能够转得早、转得快,谁就能取得主动。

  进一步看,转型本身也是发展,而且是更可持续的发展,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增长效益、拓展市场空间、增进人民福祉的发展。转型不仅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缓解资源环境制约,而且能够创造新机遇,形成新产业,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仅节能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一项,规模就超过2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还会再翻一番,对经济会带来强大拉动。而且转型还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IBM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最成功的经验就在于不断转型,从二战时期制造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公司,到制造电子计算机硬件公司、以软件和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再到一家全球整合企业,IBM一百多年来正是抓住了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不断成功转型,才成就了今天的领军企业地位。

  在转型中谋求新发展,首先还是转观念、转作风、转机制。现在一些地方、领域转型的步子之所以迈得不够稳、不够快,很大程度上还在于有些部门和领导干部抓工作、谋发展的出发点不端正,考核激励的机制不给力。出发点不是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出发,而是从短期的政绩需要出发;考核激励机制仍是重“量”不重“质”。这样,在具体工作中自然就容易搞GDP崇拜,把转型和发展对立起来。如果各地区各部门、各行各业特别是经济工作部门的领导干部,时刻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那中国的转型发展必能上升到一个新层次。

  在转型中谋求新发展,要突出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国际经验表明,要实现持续发展,不立足内需不行,不坚持创新不行,不追求绿色低碳也不行。只有通过调整结构,充分发挥内需潜力巨大的独特优势,才能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冲击力;只有鼓励科技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创造更多新的市场需求,形成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力量;只有坚持绿色低碳,顺应世界产业发展大势,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形成新的更大的国际竞争力。现在,我国在相当多的新兴产业方面,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点上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是超前的。这是我国扩大内需、经济发展的一大潜力所在,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转型中谋求新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机制保障。改革是转型发展的动力和保障,转方式每前进一步,改革就必须深化一步。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时期。惟有把改革贯穿于转型发展的始终,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投资、财税、金融、贸易等政策,发挥好价格杠杆作用,努力推行差别化、阶梯式的能源资源消费政策,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才能使转型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自觉行动,推动经济走上有活力、可持续的增长轨道。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