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华尔街到底做了些什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3 10:24 来源: 经济日报

  约翰·卡西迪

  多年来,美国最赚钱的行业之一——金融业根本不用设计、不用建造或出售任何有形产品。

  过去l0年中,花旗成了金融误判、鲁莽放贷和巨额亏损的代名词。与其说这是资产建设,不如说是资产剥蚀。2008年年末,要不是靠政府救助,无序扩张中的花旗很可能已崩溃。直到现在,花旗集团的最大股东还是美国纳税人。

  自从古巴比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以来,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能离得了银行和银行家。银行让人们有处借钱。现在,通过使用电子支付系统,银行让人们能脱离票据和现金进行交易。银行在引导储蓄进入生产投资方面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当储户资金存入储蓄账户或定期存款账户中,银行就将资金贷给公司、小企业和家庭。时至今日,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和其他银行,还帮助公司和政府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及其他有效证券集资。发行有价证券的业务曾是摩根斯坦利、高盛等华尔街公司的专属特权,但在过去20年中,储蓄银行和投资银行间的许多界线已逐渐消失。

  然而,一旦银行试图滥用权利,谋取巨额收益,就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些年来,对华尔街而言,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许多大银行已从传统业务转型为大型商行,收益增减不再依赖客户的资金需求,而是从市场中发现短期波动的能力。因为交易已成为核心业务,大银行都长期致力于开发新金融工具。但有些新金融工具毫无意义,有些甚至完全搞砸,造成巨大的附带损害,比如标售利率证券和担保债务凭证。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10年年初指出,金融创新“不总是好事”,有些创新的金融工具让风险增大,有些主要目的是“利用不公平优势,而非建立更高效的市场”。英国最高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局主席阿代尔·特纳,曾认为在华尔街和其他金融中心发生的很多事“毫无社会价值”。他在一篇题为《银行是做什么的?》的文章中指出:有些金融行为有实际价值,有些行为能创造收益和利润,但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即只赚取了经济学家所指的租金。“金融行为能从实体经济中抽取租金,而非实现经济价值。”“金融创新或许会以某种方式在某些情况下,促进创造经济价值,但其只是特殊情况,绝非理所当然。”其言下之意,即认为伦敦和华尔街的很多人就是穿着细纹西装的金融市场的恶房东或收费员。如果他们全体退休,回海滩别墅度假,宏观经济也不会怎么样,或许会更健康。

  1980年以来,美国广义上的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从近500万急剧增长到750万余人。同时,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相比其他行业实现大幅提升。如果把美国企业创造的利润比作一块蛋糕,25年前,金融公司切走的部分约占七分之一;2009年,这个数字超过四分之一。换句话讲,在这个时期,最好的工作却还是没有设计、建造或销售任何一件有形产品的金融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到1980年,美国金融业从业人员与其他行业同等资历人员相比,平均薪酬一样多。2006年,金融行业工资比其他行业高出60%。在金融业中最富有的阶层——华尔街,补贴更是一涨而不可收拾。2009年,当很多人面临工资冻结甚至更糟糕的状况时,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等投资银行雇员平均工资暴涨27%,超过34万美元。此数字把收入一般的前台接待和收发室人员也算在内,所以高级银行家的薪酬远不止如此。高盛公司近1000名雇员,在2009年每人获得至少100万美元的红利。

  所以,毫不奇怪,华尔街令年轻人趋之若鹜,而在以前,他们会想自己创业。

  大多数华尔街人相信他们的钱赚得理所当然,但有一位有影响力的金融家保罗·伍利丝毫不同意这个观点。伍利认为:“凭什么金融业成为规模最大、薪酬最高的行业?它只是一个公用设施,就像下水道和天然气。”

  银行并不总是为存款人和投资者委托给他们的资金寻找最高效的投资途径,它们可能会盲从潮流,无视泡沫。这些行为将资本注入几乎没有什么价值或无长期价值的项目。金融机构也许还会兜售不透明的投资产品,比如担保债务凭证。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可向客户收取高额费用,让客户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诱导承担风险——这是一种利益寻租。伍利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错误定价向资源分配释放了错误的信号,最坏的情况下,会导致股票市场的爆炸式扩张和崩溃”;“寻租导致劳动力和资本的错误分配,将大量财富转移到银行家和金融家手中,甚至可能引发系统失败。两种方式都各有社会后果,但一经结合,可能导致一场毁灭的风暴。”

  艾菲科公司的首席执政官拉尔夫·舒尔斯泰因也同意伍利的观点,即华尔街存在问题。由于银行深度参与其他交易商的投机行为,特别是对冲基金主导的投资交易,导致金融业崩溃,对冲基金疯狂地买入卖出,为华尔街公司创造巨额收入和佣金。舒尔斯泰因认为,信用违约掉期是一种纯粹为投机服务的金融衍生品。当投资者或金融机构买入这种掉期交易时,购买的并非债券本身,而是赌债券是否会违约。在泡沫高点,银行每发行一美元债券,也许就会发行20美元的掉期对赌。“发行1亿美元债券,就意味着发行和交易20亿美元掉期,这太疯狂了。”对银行来说,创建这种巨大的对赌交易的行为很疯狂,但获利相当丰厚。2007年末,信用违约掉期票面总值高达约60万亿美元,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倍有余。金融机构每发行一种掉期,都向用户收取佣金。但信用违约掉期是零和游戏。有人赢,就有人会输。总体而言,掉期几乎没创造任何价值。

  这些事件中最令人震惊的,或许不是大型华尔街公司如此迅速地陷入泥潭,而是它们如此迅速地恢复盈利,对自己给予慷慨奖励。2009年,高盛向员工支付了超过160亿美元的补贴。摩根斯坦利向员工支付的补贴,也超过了l40亿美元。两家公司都未进行任何新投资活动,也没生产任何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纽约州立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家托马斯·费立鹏说:“在大多数行业,当员工获得过多收入,他们的公司会走向破产。但也有例外,员工收入过多,而公司不会破产,这就是金融业。”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金融业大肆发展,而社会生活水平停滞不前。这是巧合吗?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一贯接受金融业对自身的价值评估,而忽略了市场失灵和对其他问题的影响。即使发生了次贷危机,国会和白宫都倾向于对华尔街言听计从,因为他们盲目认为华尔街对美国的繁荣至关重要。现在,伍利这样的异见者开始质疑这种观点:“有人认为金融创新具有社会价值,但我首先发现的是,这个论点几乎没有任何经验论据支持。”

  (转摘自中央编译局《国际理论动态》今年第10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