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实体经济发展要超越微笑曲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08:37 来源: 南方日报

  实体经济发展要超越微笑曲线 制造业发展经历手工制造产品→用机器生产产品→用机器生产机器→出口机器几个阶段,未来中国制造业不能局限于某一产业微笑曲线的拓展,更要超越微笑曲线,谋求“用机器生产机器”

  □刘金山

  依靠先进的制造业,德国人利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基本完成了当年希特勒企图用军事手段实现但没能实现的德国梦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和商品金融化背景下,这是极为关键性的战略选择,其实质是寻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持续路径,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微观基础。回顾历史,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制造中心(世界工厂)几经变迁:英国→美国→日本→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伴随着经济强国的出现。环顾现实,当年希特勒企图用军事手段实现但没能实现的德国梦想,德国人现在利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基本完成了,这靠的是德国先进的制造业。

  发展实体经济,需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历史经验表明,许多国家或地区曾经辉煌一时,但却不能突破经济发展中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从而走向衰落。但1783年发生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转折点。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形容:“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工业革命的发生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起飞,体现为突破报酬递减规律的限制,实现报酬递增的过程。

  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实现产业的报酬递增,不能囿于某一分工环节

  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实现产业的报酬递增,需要科学追寻报酬递增的源泉,而不能囿于某个理念或分工环节。

  目前,中国是世界制造中心,但制造业的附加值很低,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即所谓“大而不强”。对于如何打造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许多学者认为,需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所谓微笑曲线,是指在产业链中研发(研发、材料、采购、设计)、生产(组装、加工、制造)、营销(品牌、渠道、物流、金融)诸环节的附加值曲线,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形态,即研发和营销环节附加值高、制造加工环节附加值低,大体呈“V”形,很像人笑时嘴的形状,俗称“微笑曲线”。要想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不能囿于制造加工环节,我们必须向研发与营销环节延伸。

  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但这种认识是囿于某一产业或产品链条的。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在于生产多少衬衣、皮鞋、领带、饮料、洗发水、嗡嗡祖拉、DVD,更在于这些产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是用人力(劳动密集型)构筑产业链的“血肉长城”,还是用自动化、标准化、精密化、智能化的机器构筑产业链的“钢铁长城”?如果是前者,我们面临的难以突破的窘境就是“出口10亿条裤子才能换回1架波音飞机”;如果是后者,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易于实现报酬递增。历史实践证明,“血肉之躯”很难抵过“钢铁长城”。比如生产服装,使用自动化、标准化生产设备的企业生产率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率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用自动化、标准化、精密化、智能化的机器构筑产业链的“钢铁长城”,易于实现报酬递增

  用自动化、标准化、精密化、智能化的机器,构筑产业链的“钢铁长城”,是一种必然选择。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些机器来自何处?是购买(或租用)别的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机器,还是自己制造?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实践,制造业发展经历几个阶段:手工制造产品→用机器生产产品→用机器生产机器→出口机器。德国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表现优秀的微观基础在于其生产设备的出口。日本作为产业立国的典范,其核心在于机器设备和产业基础元器件的出口。日本丰田公司的成功,在于顺利完成从生产产品到生产机器的华丽转身:开始生产纺织品,进而生产自动纺织机,促进了日本的第一次经济起飞;后来生产汽车,促进了日本的第二次经济起飞。

  中国制造业,目前尚处于“用机器+人力生产产品”的阶段。制造业模式是,引进机器设备生产产品进而出口产品,而“用机器生产机器”的环节在境外。

  未来中国制造业不能局限于某一产业微笑曲线的拓展,更要超越微笑曲线,谋求“用机器生产机器”

  未来时期,中国制造业不仅要维持“用机器生产产品”的世界地位,更要谋求“用机器生产机器”。我们不能局限于某一产业微笑曲线的拓展,更要超越微笑曲线。

  当然,从“用机器生产产品”阶段迈向“用机器生产机器”阶段,实现机器设备大规模出口替代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一趋势,我们必须了解和把握,不能有战略性失误。

  制造业发展需要实行三大战略

  根据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的现实,制造业发展需要实行三大战略。一是“金融+制造”战略。商品金融化改变了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金融机构取代了传统的商品买家和卖家,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与之相随,传统的“加工制造”产业模式逐步向“金融+制造”产业模式转变。此时需要构建制造业产业链金融,即把金融工具嵌入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二是“技术+制造”战略。重点攻关自动化、精密化、智能化生产机器的技术,提高生产机器的竞争力,把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提升到知识密集型产品。三是“品牌+制造”战略。通过产品标准、价格话语权、区域品牌营销等途径,提升产品附加值。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