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褒奖慈善何必设门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4 15:36 来源: 哈尔滨日报松江观察
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已经够刺痛人心,实在没有必要在温情而平等的慈善殿堂故意强调财富的差距。
民政部日前启动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并设立了基本参评标准,如最具爱心捐赠个人及企业,年度捐赠资金均需要达到100万元以上。(本报今日9版)媒体称设置百万元捐款门槛有爱心货币化的倾向,有违公平。其实这是一个明显温和且弱化了的比喻。抛开捐赠不谈,国人有多少人能年入100万?多少人存款100万?多少人家庭总资产达到100万?也许对大多数百姓而言,100万不是门槛而是梦想,甚至鸿沟。
已经伤痕累累的中国慈善,不应有鸿沟,也不配有门槛,如果一定要有一个门槛,那只能是“捐和没捐”,而不是简单的捐多少。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无价的东西,爱心恰恰是其中之一。
有太多的假设和比喻可以证明设置100万元门槛的不恰当性。需要看到,有人赚钱相对容易,有人赚钱非常困难,这里面形形色色的差异因素姑且不提,用钱得来的艰辛程度和钱对于捐赠者自己的金贵程度,来衡量善款所包含的真诚和爱心,是否更有说服力呢?一个老人靠蹬车拾荒赚钱,把口挪肚攒省出来的几十万元钱捐助给贫困孩子读书,谁能说这几十万不如资产上千亿的大企业捐出的几百万更可贵呢?他们谁更应该站上那个领奖台呢?呆板而冰冷的纯数字思维,对一些原本温暖高尚的概念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国家级慈善奖,本质是对可贵精神的提倡和树立,希望得到最广泛的认同和响应。现在将100万元参评资格如此突兀地横亘在人们面前,让面对100万力有不逮的中低层慈善人士如何不寒心?百万门槛让人在慈善这个原本纯净的事情面前无不感觉到财富的三六九等。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已经够刺痛人心,实在没有必要在温情而平等的慈善殿堂故意强调财富的差距。
当然,任何评选都不能绕开具体标准,但这个标准可以更有人情味、更大气一点。只有高尚的标准才能衡量高尚的心灵,在合适的场合以合适的方式将每一颗高尚的心灵都阐述给世人知道,这比任何生硬的称号都更有慈善价值。中华慈善奖作为我国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体现了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的政府意志。这个意志应该是充满赞扬的昭显,化为无声细雨滋润社会的慈善土壤,而不该变成从上到下的名分纠缠。
莎士比亚说:“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我相信更多的慈善捐助者,他们追随的是他们的心灵,而不是为了获得一个证明财力的称号,但他们一定希望慈善被弘扬,他们会真心希望善良的种子通过国家级的褒奖广撒于神州大地,让更多人与他们一起营造充满善和美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