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农民工称谓是取消不掉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5 07:38 来源: 信息时报

  椿桦 时报评论员

  广东拟取消“农民工”称谓。1月4日的《南方日报》报道称,广东将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镇的制度设计,加快研究并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措施,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根据职业和工作年限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真正融合。新华网同日发表题为《中国有意取消“农民工”称谓》的分析文章认为,“农民工”这一称谓或许将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说起来,“农民工”这一称谓确实很怪。其怪有三:一是,只要是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人员,无论其原先是农民还是外地城镇居民,都被统称为“农民工”。二是,许多农民在务工过程中当上白领、企业高管、个体老板,但在一些相关统计数据或媒介用语中,仍被保留原先称谓,即,一切外来人口都是“农民工”。三是,如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不久前所说,“工农商学兵,本是职业的划分,为什么唯独农民永远要被加上特定的标签呢?”更通俗一些说,卢书记的意思是:工人当了兵为啥不叫“工人兵”,农村出身的干部为啥不叫“农民官”呢?

  从这个角度看,停止使用“农民工”称谓确系必要。但是我也注意到,很多人一遇到这个话题,总是习惯于说“怎么称呼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给予农民工公平的待遇”。这话的后半句当然是人人都会讲的正确道理;而前半句,似乎并未考虑农民工的真实感受。在很多相关报道中,接受采访的农民工多数都是介意这种歧视性称呼的。如果说不介意,那不过是被歧视惯了,觉得没能力改变这一切罢了。所以,假若连一个歧视性的称谓都无法改变,奢谈农民工的“市民待遇”,则更让人觉得没谱。

  不过话又说回来,假如农民工的公平待遇迟迟不能实现,那么就算取消了“农民工”称谓,仍旧难以改变这一社会群体被歧视的本质。所谓取消“农民工”称谓,不过是官方用语的一个改变,取消之后必然有一个新的称呼来指代他们。倘若这个群体被改了名之后,仍旧长期受到不平等待遇,那么新的称谓恐怕仍会被人感受到歧视的意味。

  说起来,农民和农民工,本属职业定位,原先并不存在什么歧视色彩。只不过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这个群体长期处于积贫积弱的地位,譬如收入低、包揽苦活累活、得不到正常教育、经常性被拖欠工资等,这个群体因而逐渐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这样的标签并不是谁强行贴上去的,所以也就不是说取消就能取消的。毕竟很多时候,称谓这种东西是约定俗成,官方通过行政手段充其量也只能改变一个符号,而民间也不见得就会因此摒弃原来的称呼习惯。

  有鉴于此,我认为广东将通过制度设计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真正融合,是至关重要的;“适时取消‘农民工’称谓”的官方表述,是靠谱的。因为实现前者,后者自然水到渠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