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刘利刚:流动性将再宽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6 14:04 来源: 《财经》杂志

  货币面的因素一旦产生共振,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在一季度末出现回升迹象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2011年12月的信贷数据,当月中国商业银行共计新增人民币贷款6400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5700亿元,也高于11月大约800亿元人民币。

  接近年底,各商业银行往往较少发放贷款,这一方面是因为全年信贷额度已基本消耗殆尽;另一方面原因在于,银行信贷部门出于考核原因,更愿意将贷款资源用在来年的1月,以此保证将更多的利润留存在下一个财政年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12月的“信贷突增”显得有些不寻常。1月9日,信贷数据公布后的第一个股市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幅度达到了2.9%。

  股市强劲反弹的背后,是对货币政策放松预期的进一步上升。

  市场预期,央行会在2012年进一步放松银根,而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前后,市场也有传言称,2012年的新增信贷额度将为8万亿元人民币,高于2011年约7.4万亿元的实际信贷增量。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新增信贷总量下降后,这样的年度增量计划,也让市场进一步看到了放松的曙光。

  市场的期许也许在短期内即能成真。央行的数据显示,2011年12月,各商业银行的新增存款达到了1.43万亿元。

  今年以来,存款增量一直显得萎靡不振,甚至出现了数次的月度负增长,而将近1.5万亿元的存款增量,则意味着商业银行们有资源备战来年。

  在现行的监管框架下,银行需要执行严格的“存贷比”要求,这意味着要发放贷款,必须先吸储。而存款在年底前大量到账,则意味着银行在今年一季度将有着较为明显的腾挪空间。

  接下来的问题则是,新增存款来自何处?笔者相信,财政是最大的供给方,到了年底,财政存款一般都会被大量存入商业银行,以应对年底以及春节前后的集中支付。而在201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官方也已经将财政政策定性为“宽松”,暗示春节前后将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地方工程集中上马——财政为了应对来年的支出,开始筹措资金,并将大量自有资金首先存入银行,以备未来之需。

  从货币的流动来看,存款增加,将会推动银行信贷的增长,随后派生存款将被再度存入银行,并产生新的贷款。如果央行再降低几次存款准备金率,那么更多的市场流动性将被释放,并再度成为新增的存款和贷款。这样一来,货币的流通速度将会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将被进一步改善,从而推动整个货币政策的宽松。

  影响流动性的另一个因素,则是跨境资本流动。在去年10月和11月连续两个月出现了外汇占款减少后,笔者相信,这样的趋势可能在短期内出现缓和甚至逆转。

  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央行力图“维稳”人民币。在人民币连续跌停后,从去年12月底开始,市场卖空人民币的举动,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退潮迹象。

  这一方面是由于不断的跨境套利,已经基本将境内外人民币的套利空间“榨干”。到了今年1月,境内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价与香港市场相比,已基本持平。而这一差价在去年的峰值曾一度达到1800个基点,折算幅度大约为3%。套利空间消失,导致在境内市场上卖空人民币的意愿降低。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央行的“强力维稳”,在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以及离岸不可交割远期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都存在着明显的贬值预期,即使如此,央行仍顽强地将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定在强侧,表明了力图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决心。而进入2012年1月,人民币盘中“跌停”现象也完全消失,同时,即期汇率价格开始交易在中间价强侧也表明,在大规模卖出人民币后,很多交易者开始愿意卖出美元来持有人民币。

  市场更多持有人民币,还有利率的因素。在去年底,由于持有人民币的意愿降低,人民币市场利率开始出现明显的上升,而美元则由于流动性偏松,出现了境内利率下行的状况。这样一来,境内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的利差开始扩大,这也吸引了部分资金开始“反方向选择”。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市场将很快感受到人民币流动性的重新趋松,这些货币面的因素一旦产生共振,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末出现回升迹象。配合以基本面的因素,加之市场预期出现反转,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也有可能在二季度开始重拾升势,人民币远期市场则可能更早做出反应。

  作者为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

  【作者:刘利刚/文 】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