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州日报:不能绕过民意谈三公经费合理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07:11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在现状未改观之前,谈论“三公”经费的合理性是奢侈的、没有意义的,其合理性,必须通过财政民主加以实现。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最近撰文指出,“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更加合理化,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关于配车的范围,他说不能以级别为标准,比如县长是处级干部,原则上不能配车,但是也不能让县长骑着自行车到处去开会、检查和应急。

  “‘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这个逻辑判断大体上是说得过去的。的确,如果“三公”经费少到影响政府正常运作的程度,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政府破产了,谁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至于说到“三公”经费的“合理性”,就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虽说“科技与管理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科技与管理还是存在质的不同。科技存在着超然于主观之上的内在规律,管理则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和鲜明的政治性。一项公共政策的“合理”与否,根本不存在客观的、统一的标准,不同群体的感受千差万别,甚至迥然不同。用民间视角审查,“三公”经费当然是越少越好,若能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何乐而不为?如问“三公”消费主体的感受,当然是——茅台比二锅头好喝、IPad比U盘好用、奥迪比帕萨特舒适……“三公”经费自然越高越“合理”。君不见,每当离奇的“三公”消费事件被曝光,当事人总能找到“合理”的借口。

  就“到处去开会、检查和应急”作为县长配车“合理性”的逻辑,也未必站得住脚。县长能不能“骑自行车去开会、检查和应急”,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如果就近开会、检查和应急,县长为什么就不可以骑自行车?不能骑自行车,也可以选择坐公交、打的士、开私车等,而不是非得公款配车、司机不可。

  在一些公共财政管理比较成熟的国家,别说区区的县长,即使部长也不是全能享受公车待遇,如英国只有首相和外交大臣、财政大臣等内阁中少数几位人物出行才配有公车。缺乏足够的公车,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的行政效率,照样高效运转,由此可见所谓的“不能让县长骑着自行车到处去开会、检查和应急”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为与不为在乎管理者的决心,能不能为视乎制度安排。

  “三公”经费支出畸高长期困扰社会,总得不到有效纠正,很大程度上是权利失衡的结果。政府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征税,纳税人为了获得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纳税,纳税人和政府就像是委托人和受托人,是两个平等的主体。

  然而,长期的实践却导致这样的结果:纳税人权利旁落,缺乏相应的话语权,而一些财政资金的使用者却不受约束,随心所欲。在现状未得到改观之前,谈论“三公”经费的合理性是奢侈的、没有意义的。“三公”经费的合理性,必须通过财政民主加以实现,这一思路主要体现在两个节点,一是事前控制,二是事中监督。加大对政府预算编制的审议,使预算更科学、更精细、更贴近民意,是为事前控制;将公共财政的运行置于阳光之下,接受公众挑剔的目光,是为事中监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