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毋须为银行高利润杞人忧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0 13:50 来源: 上海金融报

  陈三三 

  眼下,社会各界对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议论纷纷,担忧甚多。担忧银行业的高利润侵蚀了实体经济的基础,形成产业空心化者有之;担忧银行业的非充分竞争导致低效率者有之;担忧存款人利益被掠夺者有之:担忧银行业养尊处优最终死于安乐者亦有之。总之,面对银行业近年来的风光,国人盛世危言良多。

  而十多年前,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银行业效率低下,亏损严重。当时国际上甚至有人危言耸听,认为中国的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整体破产。国人对此也是忧心忡忡。时移,势易。当年的“丑小鸭”如今已成“金凤凰”,而担忧亦然。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句名言“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国人对银行业的状况似乎也有点类似味道。不管银行业的境况是好是坏,国人都对其担忧,且担忧都不无道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是金融的核心,更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心脏。现代经济中的各种资源都是依赖银行(包括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中介而配置到各个经济部门的,因而高效的银行系统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大家只要看看还在发酵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就能管中窥豹。因此,国人对银行系统效率的高要求是可以理解的。

  金融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没有现代化的经济就没有现代化的金融,离开了实体经济,银行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分析,银行业利润是产业利润再分配的一部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最终会趋于平均化,银行业也应该获取平均利润。银行业的利润过高会侵蚀产业利润,影响产业资本的发展,最终会影响银行业的长远发展。我国银行业高利润的状况,一方面得益于银行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增长了3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期,我国基本上没有发起设立新的大中型银行,大多数银行都是由过去的金融机构整合改组而来,银行业的利润增长是存量改革而迸发出的活力,并非增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非充分竞争的金融制度和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形成的路径依赖。

  我国银行业是一个非充分竞争的市场,除少量的私人金融成份外,市场准入壁垒森严。非充分竞争市场往往产生超额利润。另外,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利率调控仍然保留着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央行调节的是基准利率,也就是金融机构间同业拆借的基准利率,并不直接规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而中国,则由人民银行调节银行业的存贷款利率,直接确定了商业银行的成本价和销售价格。我国上市银行净收益增加主要是源于利息净收益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益增加。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2011年前三季度净息差收入总额超过1.2万亿元,占到营业总收入的近八成。其中,五大国有银行净息差收入占总营收的75.7%。而这种高息差利润中包括了很大一部分存款人利益和企业让渡的利益。

  对于目前银行业的高利润状况,笔者以为,国人其实不必过忧。一则,不管怎么说,非充分竞争产生高利润总比产生低利润要好。因为,非充分竞争并不一定都会产生高利润,过去金融同样是非充分竞争,但是效率低,利润低,想必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二则在银行业高进入壁垒的国情下,其他实体经济要进入银行业是很难的,因此,也不会形成有些学者担忧的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问题。三则,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渐进化的过程,并不是有些学者所说可以立刻通过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来缓解银行业的高利润状况。这几年我们很艰难地通过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综合调控手段才遏制住通货膨胀的势头,如果再来迅速降低贷款利率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宏观经济状况择机而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听之任之,无所作为。

  从国家层面上看,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尽快建立起以调节银行同业基准利率为主要指标的利率调控体系;对银行业的超额利润国家通过征收特殊税收划归财政,或者直接划归国家社保,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实体经济实施减税;逐步降低银行业的进入壁垒。从商业银行层面上看,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减少过多的中间收费;尽快建立起真正自由竞争的存贷款利率制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