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与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15:2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本报评论员 曹理达 周慧兰 北京报道
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显示,2012年1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793元/平方米,环比去年12月下跌了0.18%,其中39个城市价格环比上涨,60个城市环比下跌,1个城市持平。与此同时,住建部及多地政府表示,将坚持房市调控政策不放松,限购令仍将持续。判断调控政策目标实现的标准是什么?如何防范房价大幅下降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冲击?楼市调控政策应如何进行调整?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期本报采访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第329期。(曹理达)
房价拐点与风险
《21世纪》:“百城价格指数”显示,截至今年1月,全国100个重点城市的住宅均价环比连续5个月下跌。其中有22个城市房价回归到2010年初的水平。如何评估调控政策的效果?房价的下降通道是否已经开启?
祝宝良:现在的基本共识是,今年房价不会再上涨了,只是跌到什么程度,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当前,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在建规模均远远高于销售面积,即供给量和库存在增加,因此,未来房价还是会往下走的。
应该说,限购和货币信贷等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成效,房地产价格从2011年7月份开始回落,特别是限购城市回落的幅度更大。但若用全国的销售额除以销售面积,去年房价上涨幅度仍达到了6.9%左右,这个数字相对CPI而言仍是偏高的。房价仍处于一个偏高的水平,我们还不能说房价已经跌到位了。
楼建波:从数据来看,100个重点城市还是有代表性的,可以说房价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不是已经到拐点了,还是要看房价下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是因为户均住房已经达到一套以上,人们新增的住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那我们就可以很果断地说拐点到了。现在房价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限购、信贷紧缩和保障房的建设和供应。但如果调查居民的购房意愿,多数人会说如果能买得起的还是会买的,需求还在。
此外,房价回到2010年年初的水平,那时候的房价水平是高是低,还很难判断,回归一个历史水平,也不一定意味着房价合理回归。至于怎样才是合理的房价,有人采用房价收入比来算,但对我们国家来说,在计算中要考虑很多因素。商品房主要是供应给中高收入家庭的,所以不能按照全国人均收入来算,因为农村人口跟商品房购买没有关系;甚至不能按城镇人口来算,因为低收入家庭应该被保障性住房覆盖,可能得按照各地区收入排在前30%的城镇居民来计算收入均值,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房价的参考值。
《21世纪》:去年以来,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问题凸显,房企的并购加剧。有分析认为,房企的洗牌将加重未来楼市的供需失衡,您怎么看?房企的资金链断裂会否引发系统性风险?
楼建波:很多人担心,经过这一轮房地产调控,很多中小房企会被洗牌出局,市场会由大型房企所控制。但是决定房地产行业结构的关键不是调控政策,而是房地产市场对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要求。在重新洗牌之后,即便剩下的都是房企巨头,但是如果房地产市场又变得活跃了,市场准入政策照旧,中小房企和很多资金力量雄厚的机构,也是可以进来的。在房地产行业,国家一直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如果出现了垄断行为可以依据《反垄断法》进行干预,避免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侵害。但是如果房地产行业出现了技术壁垒,可能中小企业想要进入就有困难。比如国外大的房地产开发商采取的是“部品开发”的模式,即房子不是靠一层一层盖上去的,而是事先生产很多构件,最后拼装到一起。如果我国的房地产开发未来形成这样的产业链,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就会变高。
房地产开发本身就是一个金融依存度很高的产业。这一轮房地产调控的目标之一即是要避免系统性风险。如果不进行调控,任由房地产泡沫自然发展,将会给金融体系造成极大的系统性风险。调控是主动挤泡沫,尽管会造成一些房企资金链断裂,但和不调控产生的系统性风险相比,这样的风险仍是局部的、可控的。
祝宝良:现在的情况和2008年年底相比,并没有那么严重。当时,2007、2008年信贷紧缩也很严重,加上2008年年底全球经济突然回落,物价、房价下跌比较快,货币信贷还没来得及放开,一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就突然断裂了。
2009和2010年这两年好多房地产商手上还是有资金的,这和过去的情况不太一样,特别是2009年房地产商已经大赚特赚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房地产商肯定有倒闭的,但倒闭程度不会比那时候严重。现在的房地产库存比2008年时更多一些,如果政策继续紧缩,经济继续下滑,情况就会严重一些。
房地产企业洗牌不会影响整体的供需格局。因为小的开发商只是把土地转让给别人,土地的供给用途没有改变,这和一般工业企业不太一样,一般工业企业倒闭以后就退出生产了,供给也就慢慢减少了,而小的开发商并不是退出生产,只不过不是由它本人来生产了,因此这不会减少房地产供给,只是将供给推迟一段时间,并未改变供给总量。
《21世纪》:近日财政部下发通知,要求今年新增的地方债收入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随着房地产调控的继续,地方政府在保障房上还有多大的投入空间?今年是地方债还款高峰期,如何评估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
祝宝良:我们要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更多投向什么地方。从投资看,保障性住房确实是没有收益的,相对其它融资平台来说,地方政府更不愿意投资保障性住房,而愿意去投一些能产生现金流的、有一定利润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上没有积极性,所以国家的强制性规定还是有必要的。
必须规定地方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数量。同时,我们仍需继续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进行支持,保证基础设施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楼建波:房地产调控、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紧张等问题,并不会引发地方财政的风险。能够引发地方财政风险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急速下滑。尽管目前房地产领域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收入减少,政府在保障房的支出增大,但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仍有其他来源,比如税收收入和持有的国企股权收益等等。即便出现极端情况,比如地方政府现在盖了很多保障房,借了很多钱,到时候单靠租金还不起这些钱,也有两条途径可以解决:一是靠地方政府在其他方面的收入来进行偿还,二是出售一部分公租房和廉租房,回笼资金。所以,保障房的建设不至于引发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
限购与自住需求释放
《21世纪》:今年以来,在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多家银行的首套房贷利率开始回归基准点,部分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甚至再次推出了首套房的信贷优惠政策。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对“自住需求”的调控将转为宽松?
楼建波:在限购初期提高首套房房贷利率,当时是治重症用猛药。如果当时保留首套房的优惠,可能会在执行过程中
打折扣,比如把非首套住房也认定为首套房等等。
从房贷政策来看,除本轮调控之外,对首套房一直有优惠政策。很多国家都采用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居民购买首套房,这样既可以避免把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市场截然割裂开来,又在客观上起到了缩小保障房刚性需求的作用。所以,在调控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的时候,恢复首套房利率优惠,体现了对“自住需求”的鼓励,但不应理解为调控的放松。
祝宝良:在抑制房地产投资和投机性需求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也需要鼓励老百姓正常的自住型需求,至少不能抑制。具体而言,未来针对抑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的限购政策不会改变,但对于首套房或改善房需求应有一定的政策鼓励。如首套房首付比例为30%,二套房首付比例为50%,我认为可以再下调;二是针对首套房的贷款利率应给予优惠,以前都是上浮,现在可以继续下浮;三是针对“以小换大”,改善型住房需求,可以由政府回购其小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通过这种办法让居民改善住房条件,这样居民在换大房子时就可享受首套房的待遇。把自住型需求稳定住,房地产投资也就稳定住了,房地产价格也就不会急剧下跌,反过来还会鼓励一部分人去改善其住房需求。
《21世纪》:如何权衡限购政策长期化的利弊?限购令的范围和条款是否应调整?对于需求端的调控,是否存在更有效的替代方式?
祝宝良:限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限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在没有其它政策替代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采用行政手段。限购政策本身和居民的自由迁移是矛盾的,从长期来说它确实限制了人员的流动和居民自由迁徙的权利,也限制了城镇化的进程,本身不是个好政策;但在短期之内却很难取消,除非出台房产税、物业税等其它经济的、税收的政策来替代。
楼建波:相较于温和的税收和金融政策,限购政策确实更为严厉,对居民的购房行为进行了限制。但限购的政策出发点是对的,至少在短期内是取得了效果的。限购是通过对需求的抑制使房价回归理性。而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是:供给不能大幅萎缩。限购令在短期内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为政府已经出让了大量土地,开发商已经投资开发了很多楼盘。这时候对需求进行抑制,供给已经存在,开发商可以在短期内捂盘惜售,但是半年、一年总是要卖的。在供给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如果需求骤降,价格一定会向下走。但是从长期来看,限购令的作用机制就发生变化了。现在我们看到,商品房的土地出让、开发和投资都开始减速。如果国家明确限购政策是长期的政策,那么在需求萎缩的同时,供给也相应萎缩,政策的效果就会打折扣。从长期来看,信贷、税收等调控工具将是更好的选择。
经济走向与楼市调控
《21世纪》:判断房地产调控政策目标实现的标准是什么?考虑到宏观经济和房地产业的相互影响,今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需要进行怎样的调整?
楼建波:这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是和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同步进行的。保障房的投资开发,对上下游产业产生了极大的拉动,也同时带动了就业和收入增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房地产调控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房地产调控目标的实现标准,并不是让房价跌得谁都能买得起房子。本轮调控一方面要让房价回归理性,不会积累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让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而居者有其屋的实现,要靠我们的住房政策,尤其是保障性住房政策。在保障房方面,我们现在连城镇人口的20%都没覆盖到,应该尽早补上这个短板,让商品房市场和保障房互为补充,协调发展。
祝宝良:房地产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是非常长的,这一点毋庸置疑。现在房价还没有跌到位,相对来说仍然偏高;同时也要看到:首先,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在逐渐放缓。房地产商新购置土地从去年7月份开始连续下降,到去年12月份累计增长不到3%,这意味着未来的一年到一年半,没有地可以用来盖房子了,今年的房地产投资会往下走。按照现行政策继续调控下去,我预计到今年7月份以后,房地产投资将会出现较大回落。去年的房地产投资也在逐步放缓,但投资总体水平较高,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大;倘若今年继续这种状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就会比较大。
其次,由于大家预期房地产价格会下降,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下降较快,这将进一步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长,并带来相关行业的生产减少和消费的减慢。因此,国际上把中国经济的两大问题——国际环境和国内房地产价格急剧下滑导致经济下降——作为两大隐患来考虑。由此判断,保持房地产销售额和投资的平稳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对于房地产的需求量仍然是很大的:首先,保障型住房需求还在继续;其次,在去年那么抑制的情况下,前几个月的房屋销售面积增长幅度仍达到8%,至去年11、12月份房地产需求急剧下降,这主要来自于大家对于房价下跌的预期,倘若预期正常,我预计房屋销售面积增长率保持在8%-10%的水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房地产自住型需求增长率保持在10%的水平,经济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