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防范系统性风险只有靠稳健货币政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11:39 来源: 财经网【财经网专稿】记者 徐斌 近日,人民银行在安徽合肥召开金融稳定系统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切实加强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监测分析,重点监测分析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各类非银行机构和民间融资活动等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防止局部风险演化为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在2011年严厉的数量紧缩货币政策下,去年四季度开始,各地方民间金融都出现破产潮。温州的老板跳楼跑路更是成风。由于地产调控引发的楼市大萧条,让地产商的资金链紧张程度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而地方政府由于土地出让金收入的断流,地方融资平台所欠债务更有烂帐的风险,近期已有地方债展期的消息。货币紧缩引发的金融崩盘,确实存在可能性,央行此时加强风险监控也是理所当然。
但在中国严厉的金融管制体制下,区域性金融崩盘会演变成全系统性风险,几乎不可能。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民间金融的流动性,主要是屏障于国家信用大堤,而不可能演变成全民挤兑商业银行的风险。近现代以来的金融风险,大多数为信用紧缩引发民众集中挤兑商业银行,最后演变成市场流动性危机。现代央行系统,包括准备金、存款保险以及央行最终贷款人制度,都是为防范系统性流动性风险而准备的。就中国而言,更多了一项保险锁,那就是政府作为商业银行大股东地位,以及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做抵押。因此,货币紧缩引发民间金融破产潮,或者银行因为地方债坏账而亏损累累,都是没有问题,但不可能出现大规模挤兑引发的市场流动性危机。
事实上,金融崩盘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是任何国家任何央行都无法避免的。因为金融系统崩盘的背后,反应的是经济系统资源重大错误配置的结果。譬如每次楼市崩盘引发的金融崩盘和经济大萧条,根子在于过多的经济资源被配置在房地产领域,经济系统通常会自发纠正被扭曲的价格系统。一旦市场大规模出清存货,表现在金融账本上,就是大规模的坏账和企业破产潮。对此,央行其实并没有太多办法。央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唯一途径,就是在经济繁荣期小心翼翼的维持银根平衡,不能随便开闸放松。除此之外,谁也没有办法。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