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永无尽头的食品安全之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5 06:19 来源: 东方早报最近十多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幽灵般纠缠着中国人和中国政府,挥之不去。国人快到了谈食色变的程度,朋友间一说起国内食品,从肉类到粮食,甚至饮用水,凡入口之物,几无没有问题的种类。曹东勃文章《打假与造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海书评》2011年12月11日)中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诱因是人类对食物的真实需求没有认真反思,又被利益至上的食品加工者所引导,最终成为恶性循环,打假与造假之战越演越烈。不啻于此,食品安全问题甚为复杂,对其进行治理是一项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工程。
粗略来说,食品造假有两个途径:一为食品添加剂,另外是人造食品。但细究起来,两者的定义都甚为模糊。食盐可能算得上是人类最早的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之后的添加剂有白糖,各种调味品如酱油、醋,还有胡椒花椒之类的香料,它们是如此之熟悉以至我们说到添加剂时几乎都会将它们忘却。葱蒜之属、食用油之类可否也会被算入添加剂之列呢?人造食品或许可以指自然界原初并不存在的食品,但这样定义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如豆制品、奶酪、转基因食品算不算人造食品?还有诸如烟酒软饮料之类的准食品。使用食物添加剂和制造人造食品的历史非常悠久,它们都不是工业社会的发明,造成今日食品安全问题的显然不是所有添加剂和人造食品,应该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那些食品,接下来的困难就是定义何为“有害”。有些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是立马即见的,但很多就不一定了,即使是三聚氰胺,对成年人的危害也较小,不容易观察。还有如地沟油,相信国人已经吃了不少。工业化之前的传统添加剂也不一定绝对安全,如食盐、白糖和食用油,还有早已市场绝迹的雄黄酒,制作豆腐所需的卤水和炸油条的明矾也很难说得上是无害的。非人造的食物也不一定就无害,如作为珍馐美味的肥鹅肝。这些属于过多食用危害健康者,但究竟何为多,科学也无法给我们准确答案。科学对食物健康的说法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比如味精,一度认为有健脑功用,今天已经被很多追求健康的消费者所抛弃;日常天然食品鸡蛋,也因胆固醇含量高而被专家提醒限量食用。人们对美味的追求似乎是天然的本性,但食物选择还是一种文化,对食物的追求可以体现社会身份,创造昂贵的血燕是为了迎合上层人士的身份需求,低廉的可口可乐曾经是国人的时尚标志,星巴克则是今日白领的集散地。人们的口味常常被社会所训练,要对此做出反思几无可能。食品安全问题甚至会牵扯到国家安全和利益,如转基因食品,支持和反对者都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食品添加剂和人造食品自古有之,其发展可以说是人类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此进程是不可能也不应该阻挡的,但我们需要坚决和危害人类健康的食品作斗争。在这场没有尽头的战役中,出台相关法规和引导健康生活不仅仅是科学家和政府的责任,还需要社会科学、伦理学等学科研究者的参与,最后,或许也是最关键的——公众的集体认同。
武汉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