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解放日报:万科事件成房企转折社会标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14:41 来源: 解放日报

  ●房地产市场暴利时代已经结束,转向理性时代的新一轮竞争已经开始。这就意味着,维持平稳增长,将成为未来房地产企业必须面对的市场诉求,企业的竞争肯定走向差异化、多元化。

  ●主持人:本报记者 龚丹韵

  ●嘉 宾:郝前进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解放观点:继使用安信“毒地板”被曝光后,万科又出现了“纸板门”事件。舆论开始怀念起王石时代的万科,赞之为“人文万科”,以区分现在的“数字万科”,似乎觉得目前强调以最快速度拿地、最快速度销售的万科,爆出质量问题是迟早的事儿。您对此怎么看?

  郝前进:万科作为房地产的龙头企业,一直拥有很好的口碑。大众会想,如果连万科都出问题,那么整个房地产的品质几乎都很可疑了。尤其从国家的政策层面看,本来非常鼓励增加装修房比例。比如上海市房地局要求2012年外环线以内新出让地块全装修住宅比例达到60%以上,其他地区达30%以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万科的地板、门被曝光,其影响将不仅仅局限于万科本身,更可能影响房地产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政策走向。

  但我认为,这些问题与“人文万科”还是“数字万科”没有太大关系。无论万科是否知情,首先的疑问应该是:有缺陷的产品怎么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今天是地板和门,明天就可能是橱柜、家具,甚至所有装修材料。在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应该都是可靠的,房地产企业的选择,无非就是哪种材料选哪个品牌而已。但现在却意味着,无论哪个房地产企业,想出售精装修房,必须重新自己把关,充当质量监督员,这就对房地产企业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这一步,在装修材料进入市场之前,本应确保无疑。这已经不是万科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市场缺乏可信的品质保证,从而严重拖累了精装修房的发展普及。

  解放观点:有人认为,当现在万科开盘就像沃尔玛开店一样,遍地可以大规模复制时,万科代表的标杆意义已日渐失去光环。

  郝前进:万科与普通房企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龙头,龙头就需要有能力监督上下游的产业链和供应商。尤其万科一直追求住宅产业化、发展精装修房的售楼理念,它更加有义务去做好这一切。就像大型超市有严格的供应链,可以保证销售产品的质量,一旦出现问题,立即退货。

  当然,房子比起一般的超市用品,更加复杂,退货没有如此轻便,监管也更有难度。楼盘管理不像沃尔玛那样,可以完全标准化。它是项目制的,同一个开发商,不同楼盘的情况可能完全不同。这也更加考验房地产企业对上下游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水平。

  由此更加可以理解,为什么国人就是不喜欢精装修房,因为不放心——对整个市场品质的不放心、对房地产企业监管的不放心,或者说,对社会基础秩序和企业家群体的不放心。

  解放观点:房地产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从原来“怎么做都赚钱”,到现在调控大背景下“怎么做才能活下来”,您觉得我们的房地产已经由“暴利时代”向“理性时代”转变了吗?

  郝前进:我认为转变已经发生。原因体现在房价和土地价格上。2007年以后,大城市房价暴涨,土地价格也随之上升,开发商拿地的风险正在不断增加。除非土地早几年以便宜的价格拿到,最近几年拿到土地的开发商可能已经谈不上暴利,同时面临政策调控下市场变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再加上消费者对房地产调控的预期和政府的表态,目前房地产的投资需求基本降温,房地产市场快速上涨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

  公众一直觉得房地产是暴利,是因为感到房价居高不下。但从土地成本等因素来看,我认为房地产市场暴利时代已经结束,转向理性时代的新一轮竞争已经开始。这就意味着,维持平稳增长,将成为未来房地产企业必须面对的市场诉求,企业的竞争肯定走向差异化、多元化。在高房价下怎么满足消费需求,对房地产的管理和设计,必然提出更高要求。

  解放观点:重视销售和规模,还是回归到重视客户和品质,这不仅决定房地产能否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我们整个宏观经济体影响深远。

  郝前进:确实如此。收入水平整体提高,市场供给明显增加,进入平稳增长、消费性需求为主的阶段,大众一定会对住房品质有更高要求。

  从存量房角度说,一线城市单靠粗放管理竞争,已经很难生存。因为经过几轮淘汰,目前的大城市几乎都被知名开发商占满,谁都不比谁更有竞争力。此外,房子本来就属于比较特殊的产品,供给者和需求者对住房的信息掌握严重不对称,这使得消费者买房时,一般只能考察外表,内在品质很难体验,尤其是装修房。过去人们买房,由于住宅质量差别不大,所以可以基本只注重地段。但现在消费者对软服务更加重视,小区物业管理、保安、保洁、维修、商业配套、教育资源、低碳节能等因素,都逐渐纳入关注范围。近年来小户型非常好销,也推动了房屋功能和结构设计的新一轮变革。

  从长远看,最好的竞争,就是品质的竞争。不仅房地产如此,所有企业都如此。

  解放观点:其实人们更深的疑问是:中国的房地产企业,究竟该怎么把“品质之路”走下去?一些国外经验有参考价值吗?

  郝前进:欧美模式没有可比性,他们以独栋房屋居多,有些还是木质结构,并且非常注重修缮,隔几年房子就要维修,老房子外表基本都很新,屋主自己动手刷油漆是常见的事儿。因此,他们二手房的修缮费用会严重影响到住宅价格。而东亚地区人口密度高,房屋主要是钢筋水泥,又是公寓制,不注重修缮,往往整个小区一起大修。再加上现在白领审美个性化,美式、田园式、中国复古式、和式等风格不一而足,弄得一模一样的精装修房能否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很难说。最好是提供菜单式的选择,但是这需要基础品质作为保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房地产竞争已经结束暴利,开始迈入多元、理性、差异化,但是如果市场监管不能及时跟上,品质和服务的提升转型只能有心无力。房地产企业的困惑,或许是整个经济大洪流的缩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