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扩大内需就应减免税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1 14:39 来源: 现代快报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如何扩大内需就一直是摆在中国面前的难题。

  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虽然我国的经济持续高增长了几十年,但有一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这就是,在投资、出口、内需这三驾马车中,长期以来,由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一直占据了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绝大部分,相对而言,内需不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令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中的这一跛足效应愈加凸显——发达国家经济受创,对“中国制造”的需求也就相应减少,这就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虽然近几年来形势有所改观,但珠三角等地中小企业开工不足等现象,依然存在。在出口减缓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不外乎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通过投资来拉动GDP,另一种是着力扩大内需,让老百姓消费得起,并且敢于消费。

  从见效的速度而言,当然是投资见效更快。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纷纷上马大型基建工程,仅是投资巨大的地铁,就有33个城市争相上马,其中28个城市已经获批。固定资产投资对于GDP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其潜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这其实是一个常识:投资越集中,风险也就越集中。本周,中科院发布的《2011中国区域发展报告——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态势》中就指出了这一风险问题。报告指出:中国高铁、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建设大规模投资导致还贷压力增大,2015年以后将进入维护高峰期,金融风险剧增。事实上,由于银行去年缩紧银根的政策影响,在云南等地,已经出现了高速公路建设还款违约的现象。

  相比于固定资产投资,通过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虽然操作起来相对复杂,见效也没那么快,但却符合“可持续增长”之道,风险也相对分散可控,与改善民生也贴得最近,这也就是中央近来三番五次强调要扩大内需的要义所在。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扩大内需?此前专家学者多次给出的药方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尽量减少人们在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这是“让人们敢于消费”的思路,目前,在医疗、住房等方面,由政府构建的保障体系正变得越来越完善,可以想象,“不敢消费”的问题将随之得以逐步解决。那么,接下来,就应该开始在“让人们消费得起”这方面着力了。

  毋庸讳言,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高物价时代,尤其是成品油、水、电、煤炭等资源性产品涨价的强烈传导效应,让消费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蒜你狠”、“向钱葱”等戏谑性词语的出现,就是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的压力释放。如何让消费品的价格降下来,已成当务之急。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以暂定税率的方式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进口关税,降低部分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生活用品的进口关税等。这里面的政策信号已经很清晰:通过减税来降低国内消费品的价格。或许有人会说,现在能买得起进口货的毕竟是少数人,所以这个政策对普通人的利好并不明显,但请不要忘了,我国能源外贸依存度已经很高,降低能源原材料进口关税,其实也就意味着国内消费品的成本普遍降低,其传导效应,对每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利好。

  其实最关键的,是这次常务会议给出的思路:通过减税来平抑物价。可以想象,如果循着这条思路继续往前走,那么,国内生活消费品的流通、消费环节,同样也有着很大的税费减免空间。前阵子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就讲过,国内物流成本有减半的空间。也正是因为国内消费品的流通环节税费过高,才导致了“中国制造在国外比国内便宜”的怪现象。这也就是说,要让国内消费品的价格降下来,除了必须严控资源性产品涨价冲动外,也必须对流通环节的税费(比如偏高的流转税和高得惊人的过路费)进行大刀阔斧的减免。唯有如此,企业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消费者才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内需也才能真正拉动起来,中国经济也才有更强的可持续增长动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