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邓海建:五粮液机场的勾兑工艺有待斟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5 07:38 来源: 新闻晨报

  邓海建

  日前,四川宜宾市副市长谢杰对外宣布,四川省政府关于《四川宜宾五粮液机场建设工程项目》立项请示经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复立项。宜宾机场将迁址重修,并命名为“宜宾五粮液机场”,机场预计建设工期为3年。按照当地的说法,这一命名“将会带动整个宜宾的经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5月24日《华西都市报》)

  宜宾机场牵手“五粮液”,进而将独家冠名权点缀于机场的胸前,引得外界对“五粮液机场”的语言效果议论一片。有人说公共政策的利益导向需慎重考虑,有人说这让同属“高端”的茅台情何以堪——事实上,宜宾方面已经回应说,这并非国内首家以企业命名的机场,贵州茅台机场也将在年内开工。理性而言,民用机场早就是普通的市场主体,没必要端着架子“淡泊名利”,与商业联姻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大到广告灯箱、小到推车标识,企业名号早已无孔不入。只是,“五粮液机场”这一名号,多多少少还是会让人们产生一丝错愕,甚至有一种戏谑感。

  商业命名本来就不是“1+1”的简单问题,民意对“五粮液机场”的敏感,显然也不在于过度商业化的担忧,而是公共及公益性领域的冠名商业化当有起码的底线——合规与合拍。合规的问题,就是程序要合法,譬如机场冠名的各道程序有无瑕疵;合拍的考量,就是起码听起来要不别扭,如果民众觉得疙里疙瘩,注定难以被多数人接受。当宜宾命名“五粮液机场”、贵州祭出“茅台机场”,倘若北京又生出个“二锅头机场”、浙江再来个“加饭机场”……机场说起来都是“国际化”的,如此命名法则一旦流行开去,会不会闹出国际笑话来呢?

  抛开以上担忧不说,“混搭式”命名的风险,地方部门也不得不考虑周全。一是企业形象的风险。企业名号与其市场行为息息相关,一旦企业有点什么问题,命名又成为习惯性称呼,这块“牛皮糖”将来就很难甩掉了,对于被命名者的形象来说,恐怕得不偿失。在国内,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二是特定建筑与企业特定名称之间的协调性,譬如有的企业名走的是卡通路线、动物路线,用在严肃的地点,就显得甚为诡异;还有些企业在公共认知中已经与其特定产品关联在一起(譬如女性用品、个人护理用品等),如果不加区分地冠名,多少有些牛头不对马嘴之感。

  命名当有边界,不是企业抛出绣球,有关方面就要兴奋地接住。当年清华大学与“真维斯”的纠结,既不是因为“真维斯”三字不雅,也不是高校不能接受商业捐赠,而是高校商业化不能逾越公益与纯洁的维度。说白了,总要有那么一些建筑、那么一些地方,可以远离物质化的诱惑和羁绊。公立大学,既有财政兜底,自然不能显得胃口太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就能理解公众对路名、站台名、高校大楼名的敏感来自何处。譬如几年前,南昌公交站台名称商业化引发争议,结果是争议后“立即恢复标准化地名,禁止用商业广告冠名”。可见,有些命名,必须恪守历史文化习惯和社会公序良俗,拒绝商业色彩的濡染。这既是权力部门的公共责任,也是对市场规则的尊重。

  诚然,企业命名也不必动辄得咎,如果彼此契合,也能相得益彰,当然这需要与名称本身的宽泛性、对接性等直接相关。因此,不是所有驰名商标都具备万能命名的属性的。其实,命名之外,机场与企业的市场化合作,还有很多共赢的方式,未必需要在带有明显地域色彩的机场名号上一较高低。公益性、公共性地点与建筑的命名,还是少一些商业取向为好。

  (作者为资深评论人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