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热"难降温 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推波助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15:24 来源: 中国广播网
“高考状元热”难降温(资料图片)
导读:今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全国各地高考状元炒作热度未减。经济之声评论:“状元热”降温,应从改善高考制度做起。
中广网北京6月2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结束,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也已经浮出水面。近些年炒作高考状元的现象非常普遍,虽然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但今年高考成绩一出,状元却又在满天飞。
比如四川、北京、贵州、宁夏、甘肃、吉林等地的状元们,几乎第一时间就被媒体披露了,状元名单、照片都成了新闻媒体追逐的焦点。四川甚至出现了考生“被状元”的闹剧。国内几大门户网站早早开设了各地“状元专栏”,与之相关的诸如“状元榜中榜”、“状元语录”、“状元宴”等,“高考状元秀”更是甚嚣尘上。
尽管教育部近年三令五申要求各地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但效果不明显。近日,又有省份公布高考状元,而且不少高校仍然为高考状元提供高额奖学金,尽管广东不再公布高考状元,但人们对状元的关注却一如往常。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全国青联委员、全国青联新闻出版界别副秘书长吴永强先生发表了自己的评论。
吴永强:高考状元的炒作之所以成为近年来居高不下的热点和焦点,从根本上原因看,导致这一个现象的原因在于高校领域的资源倾斜,同时对这个资源的关联方也形成一种关注,所以有了这个“聚焦现象”。如果不是一个聚焦性的资源,那么这种关注和聚焦现象自然也会随之减弱。
比如有两所著名的高校,每年都在争相披露他们录取的高考状元占据了多大的比例,这两所名校首先从国家教育部门、从社会各个方面所获取的超常规的资源,毫无疑问是超过许多普通高校的。
此外,对于培养出这些高考状元的这些中学来讲,每年在招生方面,在教育特权审批方面,在社会资源的集聚方面,他所具有的优势,或者说收获的成果,也毫无疑问超过了其他普通中学。
第三,就是高考状元本身,乃至于培养出状元班的班主任和相关的老师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也很大。
高考状元成了一个成绩的象征,各地各个利益相关方都会把状元作为政绩和成绩的证明。和前些年相比,目前的“高考状元热”有哪些新的发展?
吴永强:新的现象,第一是更为集约化,出高考状元的总是各地那几所有名的中学,另外录取高考状元的也集中在那几所著名的高校;第二是围绕高考状元的教育产业经济,这几年也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趋势。这是两个比较大的方面的新体现。
炒作高考状元现象对这个社会有哪些不良影响?
吴永强:炒作高考状元,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这两年在高等教育领域,有两个现象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担忧和焦虑,现象一是这几年罢考的学生比例有所提升,就是不参加高考的学生新闻,现在每年都会有。
现象二是农村孩子上好高校的比例,远远低于城市孩子。这两个现象反映出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现行的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面存在着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地方。
而“状元热”对于这种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教育部门和有关的职能机构一再提出,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不要进行状元榜的排名,这只是一种表态性的、姿态性的做法,没有从深层次的教育资源公平、合理、科学配置方面下功夫,所以也就说说而已,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施行的政策,尤其是在教育公共管理方面,一个根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毫无疑问就是要做到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配置,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性综合工程,但是要有这个意识,要有这个思想,即便是艰难的,也要一步一步去走,一步一步去实现。
如何才能在人们的心目中建立平和的高考心态?
吴永强:从大的方面来讲,这可能更侧重于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政策的导向,这个很重要。不管是高考状元,还是在中国久胜不衰的奥数比赛冠军,他们后来的能力并没有在科学上、技术上做过什么独特的创新。
这就好像一个中国孩子、一个西方孩子,在应试教育方面,中国孩子考得成绩一定是非常好的,可是进入高等教育,乃至于后来的研究教育以后,在科学成绩方面,尤其是创新、突破性成绩的,往往中国孩子和国外孩子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说明我们当前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做得依然远远不够,这方面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经济之声短评:高考年年考,莘莘学子寒窗苦度12年经过这样一场考试,取得成绩确实是被社会、被家长、被各方面所关注。但是站在人生的旅途上,芬兰教育界有一句话,任何一个结点都是一次短跑的瞬间,但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并不看短跑的长与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