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拍卖公车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7 16:00 来源: 北京晚报

  张丽

  6月25日《新京报》报道,6月24日,温州公车改革首批215辆公车顺利拍卖成交,拍卖车辆约占总数80%,成交价总计1059.48万元。据称,这次拍卖起拍价总计645.34万元,成交价比起拍价增幅61.92%。相应地,卖了公车之后,对温州市区范围内的公务交通,从科员、办事员到局长,每月每人最高补贴3100元,最低300元。

  近些年来,各地车改推出了不少措施,拍卖公车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公车多半不是孬车。公车的配置、车况、保养都不会太差。甚至有的公车除了外壳没换,内里的“瓤儿”早就升级换代,实打实地“金玉其中败絮其外”。这也就部分解释了为什么历次公车拍卖都场面红火。

  因为当初购买的时候就不是花乘车人自己的钱,而是由财政来承担费用,再加上政府账目支出一直秘不示人,虽然不至于想怎么花怎么花——毕竟还有采购标准摆着,不能太过分——却也不会像私人购车那样精打细算、适可而止。报道中提到,这次拍卖会上的公车主要是中低档车,以本田、大众和丰田品牌居多,最低的一辆成交价仅为5000元。这些车买的时候是多少钱,维修保养又花了多少钱,现在到了卖的时候,却5000元就打发了。5000元,恐怕还买不下来一瓶高级茅台酒。这样的落差,也就难怪有人说“崽卖爷田心不疼”了。话说回来,车改,改就比不改强。温州这次下决心拍卖公车,至少是走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那么,车改的一小步,是不是就是廉政的一大步,就批评不得呢?非也。即便“成交价比起拍价增幅61.92%”,即便这是一种改革的姿态,但舆论该质疑还是要质疑的。谁叫他们当初花了纳税人的钱?有针对此事的评论说人们对温州太苛刻了,其实这是爱之深责之切。如果有一天群众真的什么声音都不发出来了,彻底漠不关心了,那才是出大事了。至于表扬,自有上级政府,61.92%的增幅也算得上政绩了,虽然人们并不知道底价是怎么制定、依据什么制定的。

  最后说说车补,常识告诉我们,拿300元的多半是碎催,拿3100的极有可能是领导。既然温州摆出了愿意试水公车改革的姿态,何不干脆连按级别发车补的惯例也打破,而是根据工作岗位、实际发生的交通量来核定补贴钱数呢?这样就不会出现领导出门不多、车补不少,员工反倒自己贴钱满街跑的不公平。另外还想问一句,车补,肯定是上税的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