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月光下的限购没有帕累托改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2 14:17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特约评论员 王 聃

  7月1日起限购中小客车,广州市交委的半夜消息,成了该市6月最后一条月光下的决策。广州市交委6月30日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对全市中小客车试行总量控制管理,年增量配额为12万辆,试行期为一年。7月1日零时起,广州将暂停办理中小客车的注册及转移登记,后续各个月度平均分配增量配额,购车须申请取得配置指标。

  就像观察者们所描述的,中国仿佛一日间进入汽车社会,伴随着机动车特别是中小型客车拥有量的增加,大城市也越来越无法承受拥挤与管理之痒,成其为大都市病之一。这正是继北京、贵阳之后广州加入汽车限购城市行列的现实背景。广州限购的指向很清晰:中小客车,主要是小型轿车——— 为追求更有张力的城市生活,设置新的行政许可有其积极性。只是,较之看似不可治理的城市拥堵,限购中小客车真能奏效且留存长久效力吗?

  有一种刻板成见的观点长期存在:城市交通拥堵就是因为“车多”。我认为,这种思维过于简单化。机动车特别是中小客车的持有量剧增,或会恶化路面交通状况,但城市道路之不畅乃至难以调和,原因是多方面的,它甚至还涉及到城市规划的具体层面——— 比如停车位不够,红绿灯设置不合理;比如市民绿色出行的自觉性难以形成;比如公车优先的理念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市民倾向于拥有更便捷的私人车辆——— 厘清这些之后就不难发现,一刀切进行限购恐怕依旧难以解决城市拥堵的痼疾,因为限购的触及面是有限的,仅仅不增加新车无法根治拥堵。

  还必须看到,限购中小客车,也是市民放弃自己的购买权,把其部分让渡给政府,从而获得公共意义上的受惠。换而言之,限购必须达到某种帕累托改进: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具体到广州限购,显然不是这样的。作为一个超大的繁华城市,广州中心城区既是企业聚集地,也是房价高昂地,许多人之所以热衷于购买中小客车(特别是售价不高的小轿车),只是为了在下班后能更便捷回家。骤然而来的限购恐怕既无法根治拥堵,也将损害这种便利性。

  比我们更早进入汽车社会的发达国家的经验早已表明,对与城市拥堵,治理方式无非两种:“扬汤止沸”——— 增加道路设施;“釜底抽薪”——— 适当控制机动车行业的发展速度。控制机动车行业的发展,并不等同于限制购买车辆,类似广州限购的城市如果越来越多,将使正处于迅猛发展中的机动车行业产能过剩,有可能成为更大的问题。整体而言,“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都不可偏废,“扬汤止沸”其实更易为之:比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交通企业的运营效率。

  于汽车社会中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只能是一项系统与综合的工程,它无法借助简单与唯一的手段来实现。正因为如此,我们甚至能够想象广州限购的一些必然结果:市民抱怨生活不便利,机动车行业心有不满,于公车旺盛难减的需求中,普通市民正常的购车欲望被挤压……

  事实上,说到城市道路拥堵与公车,真正需要被限购的恰是公车。不受约束的财政浪费自不必说,公车数量的逐年递增,交通行为中的“特权思维”,公车私用与滥用,一切莫不是交通堵塞之成因来源。遗憾的是,此次决策中,我们未看来类似“革自己命”的举措。

  城市成为汽车上的城市,这当然是值得欣喜的事情,但因此不可遏制衍生出拥挤的城市,一方面说明了城市化不是单纯的美好,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拥挤治理不是一两日、一两项政策就能解决的问题。而当一遇到交通拥堵就“月光下限购”,本质上表明的是城市管理思维依旧太粗糙。

  “月光下的限购”没有帕累托改进,它的骤然到来,只能显现政策的粗放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