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周靖国:有机蔬菜本不该如此如鲠在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4 15:27 来源: 红网

  7月1日起,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开始全面实施,与严格的准入机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机产品在市场上“叫好不叫座”,其中以有机蔬菜最为明显。有机蔬菜最初因为“纯天然,无污染”而备受关注。而种植条件和认证标准较为宽松的绿色蔬菜因为价格较便宜,成为蔬菜市场上的主力军。(7月3日《黔中早报》)

  伴随着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开始全面实施,可以肯定地说:当初朴实无华的“菜篮子”工程,如今也进入了“科技”时代。对于把关“舌尖”上的中国餐桌而言,应该有着积极和进步的意义。然而,尴尬的是:在这个最严格的有机认证标准的面前,所谓的、被广泛看好的、甚至利国利民的有机蔬菜却被广大市民“打入了冷宫”。高昂的价格和无人问津的落差,与泽惠百姓生活而言,仿佛一下子又成了伪命题。那么这个高标准的有机产品规则下,里面的“有机成份”自然要被打上不同的问号。

  沃尔玛超市一位促销员说:超市以前卖过有机蔬菜,但因为价格高,有时摆一周也卖不出去,超市最后只能自行处理掉。把新闻中的这句话给揪出来,是因为这句话再一次让我想起了岁月深处,那幅资本家把没有卖出去的牛奶倒掉的画面。牛奶的倒掉,有机菜的处理掉,是什么制度下的产物不作言论,最少这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黔中早报》的记者调查发现:有机蔬菜在市场上暂时举步维艰,主要销往香港和高级餐厅。对于这样的市场和行情,笔者总是忘不了“资本家倒牛奶”的画面。有机蔬菜的“供大于求”一旦出现,后果也是这样严重吗?

  有机蔬菜的“如鲠在喉”,在没有到达百姓的餐桌之前就发生了。那么,是吐出来,还是咽下去?有关职能部门必须慎重考虑和决策。发展有机蔬菜的思路绝对是好的,其作用甚至可以彻底解决百姓餐桌安全问题。然而,事实上的、高高在上的、远离群众基本生活的有机蔬菜价格,已经把中国百姓无情地“拒之门外”。一边是“科学”的叫好声,一边是群众的质疑声,有机蔬菜如何能顺利“下咽”?如何能平凡地走上百姓餐桌?也许清除中间环节的利益链,才是最后的希望。

  一个没有人否认的事实是:一个蔬菜品种的有机认证费用要几万元,高昂的认证费用也使得有机蔬菜售价“水涨船高”。有认证,就有认证机构,有认证机构,就会产生相关的费用。就像以前众多企业盲从地参与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一样——为了得到某种认可;为了可以有更好的市场;为了能卖个好价钱。回到餐桌上看,老百姓想吃到安全的蔬菜,就得从牙缝里挤出点“费用”,用于冲抵茄子或辣椒等的所谓认证费用。

  有机蔬菜今天的“如鲠在喉”,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利益作用使然。在事关老百姓的菜篮子问题上,政府部门完全没有必要插这一手。即使插手,也应该站在惠及民众的立场上,也应该站在民众食品安全的利益上考量。在有机蔬菜到达百姓餐桌的半途中,有关部门“合情合理”地收取茄子认证费、白菜认证费等等,当然会猛然推高有机蔬菜的价格,以至于让有机蔬菜的“百姓身价”,一下子成为老百姓打牙祭的餐桌奢侈品。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为“舌尖”上的食品安全服务,更应该无可推卸。但使用高额的“有机认证费”来圈定安全食品的范畴,从民生角度考虑确实不妥。

  [稿源:红网]

  [作者:周靖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