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顾鑫:地方招商引资该换换脑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5 13:45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招商引资作为地方政府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手段由来已久,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不少地方在招商工作中出现重“量”轻“质”问题。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招商思维也应当与时俱进。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各地招商部门没有星期天,大概意思是为了给当地开发区引进大项目,招商部门工作人员压力十分大,在工作过程中用尽各种手段,甚至参加选秀活动。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现象,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为实现“稳增长”,招商冲动不减,相关部门工作面临的压力无疑会更大,为实现考核目标各种“小动作”也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给增长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这个时候反思招商引资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少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资金和技术缺乏,但劳动力资源充裕,要实现经济发展,似乎只有招商引资这一条路可走。有些地方通过招商引资获得了大发展,可是,另外还一些地方却进展缓慢,甚至还出现资源浪费等现象。

  一家上市公司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所在的开发区中,企业数量与土地面积很不匹配,当时进来投资的时候开发区给了很多优惠,大片的土地用不完,公司只能用来种菜、养猪,方便员工的生活。

  审计署2012年第26号公告显示,一些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将企业缴纳的税收、土地出让收入等,通过财政列支等手段返还给相关企业,减少了县级可支配财力。审计调查的54个县中,有53个县2008年至2011年出台了221份与国家政策明显相悖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文件,以财政支出方式变相减免应征缴的财政性收入70.43亿元,其中2011年变相免征33.36亿元,相当于其当年一般预算收入的5.81%。

  一位基层招商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为了成功引进大项目,各地都给出了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仅有这个还远远不够。由于招商活动很频繁,客商对于地方政府能给的条件都非常清楚。然而,对于引进的项目是否真正适合在当地发展,是否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考虑得并不多,招商门槛过低,重“量”轻“质”问题较为突出。

  指出这些问题并不是要全面否定招商,而是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让招商变得更为规范。思维决定行为方式,中国经济已经步入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招商思维也应当与时俱进。

  总结成功的招商案例,企业更看重的其实并不是地方政府给出的优惠政策,而是企业是否确实适合在这个地方长期发展,如劳动力供给有保障、物流条件便利、资源获取方便等。政府所要做的应当是给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提供一个更好的政务环境,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结构制定适合当地的产业促进政策,避免人为补贴造成的不公平竞争,让未获得优惠政策的企业望而生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