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损失500亿斤粮食该谁埋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5 13:45 来源: 燕赵都市报“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粮食损失率超过8%,蔬菜损失率则是超过20%,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3日透露,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为此,今年中央安排5亿专项资金,扶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储藏、保鲜和干制设施,以减少产后损失。(7月4日《新华网》)
年损失500亿斤粮食是个什么概念?据报道,有着“中华大粮仓”之称的黑龙江垦区,去年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总产达407.4亿斤,可为全国1.2亿人提供一年口粮。年损失500亿斤粮食,意味着每年约有一个多“中华大粮仓”的粮食产量、1.2亿人的口粮消耗于无形,损失可谓是触目惊心。足以引起警醒的另一组数据是:发达国家的粮食损失率一般在3%以下,发展中国家一般在5%左右,而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率平均却在8%左右。
如此高的粮食损失量和损失率,恐怕不仅仅是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的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而储藏不当所致。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和农户自储三级粮食储备制度。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任何改变粮食的可用性、可食性、有益于健康的特性或质量,从而减少它对人的价值的后果,统称为粮食损失。有专家因此分析,导致我国粮食损失严重的因素有三:一是农户自储损失,二是地方储备仓房年久失修造成损失,三是粮食运输过程的损失浪费较高。因此,要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恐怕得“多管齐下”。
而要“多管齐下”,首先应将粮食安全问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俗话说,“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天下粮仓”是否丰盈,影响着“国人厨房”是否丰盛。粮食充足,国家便能提升防灾抗灾能力,百姓便会安居乐业,社会便会稳定和谐。然而,一个不必讳言的事实是,在去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的情况下,粮食进口也开始大幅增长,口粮安全似乎已经受到影响。粮食年年丰收,为何粮食进口也同比暴增?这一方面是因为,粮食加工等行业对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我国粮食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减少损耗就是增产增供,相当于开发“无形粮田”。而要真正减损,恐怕不能满足于安排5亿专项资金,扶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储藏、保鲜和干制设施。老实说,农户、专业合作社等基层储粮个体,尤其是靠种地卖粮赚点小钱的农民,恐怕更加深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朴素道理。
真正的“粮食损失大户”,或许是粮食系统某些负责地方储备和粮食运输的单位和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对粮食产后损失不重视,或豢养“硕鼠”,或妄图囤积居奇以致烂在仓库……对此,不知是否建立了一套针对粮食保管、储运的评估和问责机制?至少要查一查年损失500亿斤粮食中,究竟有多少损失是因为失职、渎职甚至腐败造成的。要知道,年损失500亿斤粮食,可是对人类的犯罪,恐怕不能简单拿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而储藏不当,为守护“天下粮仓”者推卸责任。然而现实中,因粮食损失而受处分的例子,我们似乎很少看到。
据报道,我国耕地面积正以每年1200万亩的速度减少,快速向18亿亩“红线”逼近,未来旱灾发生频率还有可能提高,潜伏的粮食危机有可能越来越严重。为保障口粮安全,采取多么严厉的惩处措施、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都不过分,且刻不容缓。
□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