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管清友:大缓和终结 大调整来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6 06:19 来源: 东方早报

  早报自由谈

  dfpl@wxjt.com.cn

  管清友

  自去年秋季以来,国际煤炭价格就进入了下行通道。国内煤炭价格已连续下跌九周。国内7月4日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本期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为676元/吨,较前一期再次大幅下降26元/吨,较年初800元/吨已有124元/吨的降幅。有业内人士称,煤价下跌的惨烈程度已超2008年。

  今年以来,媒体和业界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萎缩成为基本共识,分歧在于,这是短期的困难还是长期的趋势。

  一、短期还是长期?

  对企业而言,如果是短期问题,可以通过“去库存”应对暂时困难;如果是长期问题,则要考虑“去产能”准备过冬。国务院国资委已对中央企业提出“过冬”的要求。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进入一个紧缩时期,央企要做好3至5年过寒冬准备。对资本市场而言,对周期的判断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实际上,资本市场上早就争论未来的经济周期是一个“去库存”周期还是一个“去产能”周期。

  对政策制定者而言,面对短期困难,或可通过政策调整加以规避;如果这是长期趋势,那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必须通过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革走出困境。

  或许,我们应该去回顾一下历史。

  二、“大缓和”的终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时代来临。直到二战后,由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和战后重建的开启,世界经济才步入长期增长。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爆发,世界经济进入“大滞胀”,“里根主义”、“撒切尔夫人主义”盛行,西方国家通过改革度过了滞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低油价周期到来,世界经济进入“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时期,中心国家表现为高产出、低通胀,经济波动下降,经济危机基本发生在外围国家。

  互联网技术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美国作为此次技术革命先驱,加之其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受信息及通信技术(IT)的驱动,开始了长达10年的经济增长期。同时,两大阵营对立结束,全球统一市场形成,新一轮经济全球化逐渐拓展。当时,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高科技带来的繁荣中,进入了所谓“非理性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胀,美国开始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新旧世纪之交,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实际上,“大缓和”在此时已终结。但“格林斯潘”们的宽松政策延缓了经济周期的到来,延缓了世界性经济结构调整,延缓了固有矛盾的爆发。

  “9·11”事件爆发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以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并将低利率政策保持数年。宽松政策必然带来产能过剩和投机泡沫。这等于为解决一个问题,却带来更大的问题。由于利率降低,信贷规模膨胀,货币发行增加,美元贬值,全球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膨胀,投机行为十分活跃,股市进入持续数年的大牛市。中国加入WTO,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客观上增加了全球供给,抑制了主要经济体的通胀水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格林斯潘”式经济政策的负面作用。

  但这一轮所谓繁荣周期并没有出现类似IT产业那样的新兴产业,全球失衡更为严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标志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缓和”的彻底终结。世界主要经济体再次启用宽松政策应对经济衰退,延缓结构调整。金融危机爆发原本是中国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而4万亿刺激政策却极大阻碍了这种调整,导致结构问题更严重,产能过剩趋势更明显。

  三、“大调整”时代来临

  “大缓和”时期终结,“大调整”时期在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已来临。金融危机之前的所谓繁荣周期是一个债务资产周期,即低利率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出现房地产、股票等资产牛市,国债熊市;“大调整”时期将是一个经济收缩周期,是一个债权资产周期,即收缩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债权人,不利于债务人,出现国债牛市,资产熊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收缩周期中,经济发展动力并非来自资源能源的消耗、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张等,而是来自企业创新能力、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的营销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建等。因此,资源、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在经济收缩周期处于蛰伏期,而那些基于知识和创新的逆周期行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这正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煤炭、石油等行业面临困境的经济史背景。

  很显然,这些行业没有为“大调整”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所有基于资源能源消耗以及规模扩张的行业都将进入一个调整、变革甚至生死存亡的时期。

  在经济收缩周期中,美元将再度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资金大量流向美国,进入升值周期,大宗商品价格将承受来自美元的压力。与消费相关的产业将成为较平稳的投资领域,金融服务、咨询服务及人力资本投资将成为投资亮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被削减,对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来说是灾难,可对轻工业和纺织业却是最大的福音。例如,纺织业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减少,但内销却稳步上升”,“口红效应”十分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影视等娱乐产业将获得令人难以想象的发展。萧条时期恰是娱乐产业大繁荣的时期,历史上很多著名电影作品和演员都产生于危机和萧条期。大萧条时期就产生了费雯丽、赫本、卓别林这样的伟大演员。这一次也不例外。2009年末到2010年初,美国3D电影《阿凡达》全球票房突破20.39亿美元,刷新了《泰坦尼克号》1998年创下的18.43亿美元纪录。那些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新商业模式的产品依旧受到追捧。具备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产业公司也受到市场认可,如苹果公司的市值在2011年已数度超过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IT产业与新的商业模式结合,发展同样十分迅速。代表高科技公司的纳斯达克指数的表现也要优于道琼斯指数。

  四、如何走出“大调整”?

  金融危机开启了“大调整”序幕。世界经济结构将被迫做出调整,全球经济失衡将被迫做出矫正,世界经济复苏需要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带动。“大调整”至少可分为两个阶段:危机的集中应对阶段和经济的自我调整阶段。“大调整”中会因各国政策变化出现小的周期转换,但总体来看,“大调整”的时间少则七八年,多则十年以上。

  美国力图“再工业化”,抬高贸易壁垒,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奥巴马希望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提振经济,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能源行业是基础行业,它无法起到如IT产业的作用。美国恐怕只能依靠原有的创新体系和不断涌入的资本相结合,催生新的产业。欧洲紧缩财政,过紧日子,目前只能寄望于在德国主导下统一欧元区财政政策,实现真正统一的欧元区。中东北非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发生巨变,这些国家的经济将经历重新分配和调整,在下个经济周期中,其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部分。

  中国错过了金融危机后的结构调整的机会,产能过剩问题反而更加严重。如果仍把当前经济困境视为短期问题,仍沿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和投资拉动,那只能再次吹起房地产泡沫,加剧产能过剩形势,甚至步入“流动性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如果因产能过剩而陷入危机,那世界经济也无法幸免。

  给中国经济的药方是有的,但使用这个药方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只有决策者下定决心,民众才能有信心。未来,城镇化是一个突破口,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产权改革、收入分配改革、要素价格改革解决结构性问题,消除产能过剩。绝不能再次用扩大投资的办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那只能令形势更加糟糕。虽然形势远比想象的错综复杂,但我们必须清楚,“大调整”来临,挡也挡不住,这是经济周期的力量,我们必须学会适应。(作者系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