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大宗交易简析:折价率回落 交易怪象频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1 11:31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红周刊》作者 刘增禄
12月以来,大盘不断下探新低,月度跌幅达5.74%。在市场阴跌不止的背景下,涉及大宗交易的上市公司及交易次数环比出现明显回落。
折价率明显回落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9日,本月共有182家A股公司发生大宗交易450次。累计成交股数10.67亿股,总成交金额104.4亿元。环比11月208家公司752笔交易,成交热情明显萎缩。但从附表数据来看,这个数据在2011年全年依然排在高位,仅有7月和11月涉及公司多于12月。
自11月中旬大盘指数不断下行以来(按周频率分段统计),上市公司大宗交易的折价率曾出现节节攀升的局面,但进入12月后,这种攀升的折价情况开始发生逆转。数据显示,12月第一周(12月1日~12月9日),59家公司涉及的90次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为6.89%;第二周,55家公司涉及的93次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为5.01%;第三周,82家公司涉及的152次大宗交易平均折价率则下降至2.89%,这个折价率接近2011年最低折价水平;而本周随着市场反弹情绪的上升,折价率又有所回升至4.77%。
从折价率走低的原因看,偏低的折价率受到了沪深两市主板公司大宗交易折价率快速下降的影响。以12月第三周的折价率为例,涉及中小板和创业板的85次交易的平均折价率为6.99%,而涉及主板公司的67次交易平均折价率却仅有0.75%。主板公司这种超低的折价情况反映出目前主板公司股权持有人的惜售心态,在大盘目前点位,卖出方开始不太愿意以过低的价格来转让了,而本月出现放量的产业资本增持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主板个股价值开始显现。
怪象背后迷局重重
统计显示,12月以来,溢价交易的有20家公司27次。从时间看,仅有5次交易发生在12月19日之前。而从公司属性看,15家公司为主板公司,占比75%,主板公司溢价交易的明显增多反映出暴跌后主板个股估值已被认可。在这些公司中,多伦股份、鲁银投资的溢价水平达到了22.13%和19.61%,创下年内大宗交易溢价新高。
12月15日,多伦股份收盘价9.58元,当日该股大宗交易成交价为11.7元,溢价率达22.13%。值得注意的是,多伦股份在12月15日复牌当天一字跌停情况下却出现了高溢价交易现象,其实买入方如果想持有多伦股份的股票,完全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以跌停价买入,不需要高溢价通过大宗交易来实现,但事实上却恰恰相反。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多伦股份出现的这种高溢价成交很可能存有利益输送嫌疑,“通过大宗交易接盘,使关在跌停板里出不来的利益方最终得以顺利出局”。而鲁银投资的溢价交易也是类似。12月22日,鲁银投资以13.42元的成交价发生182.66万股的大宗交易,而当日公司的收盘价却仅为11.22元。“如此高的成交价格只能说明买入方与卖出方早有契约规定。当然,有时候接盘者并不在意二级市场的浮亏,而是剑指控股权或者股权背后的利益。”金百临咨询分析师秦洪认为。
除了多伦股份和鲁银投资等公司高溢价大宗交易外,甚至有人愿意接单持续跌停的重庆啤酒。12月8日和19日,重庆啤酒分别发生了2笔交易,交易金额合计达1793.11万元和2291.16万元。类似公司还有ST国创,该股20日的成交价格也是选择在当日跌停板价格上。对于这些勇于逆市接单的行为,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上述大宗交易不排除是卖出方与买入方有事先约定,出于对契约的规定,迫不得已而为之,当然也不排除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此外,东吴证券于12月12日刚刚上市,但12月21日即有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进行减持,对于这些股份性质,应该不可能是首次发行股票时的网下配售,也不可能是发起人股的解禁筹码,而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该股份持有者是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对于这种刚买入即迅速卖出且割肉的交易行为,只能说明这部分资金目前对该股后续走势十分悲观,在当前价位果断选择了割肉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