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事件再露面 陈晓大爆国美财务漏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5-10 09:0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本报记者 郎朗 上海报道
“那些股票很快我就会卖掉,因为国美电器的股价在我看来不可能再涨了,而很多机构已经选择了撤出,从机构云集的热门股票到现在成为散户的集中营,这样的股票在投资价值上是没有前途的。”
4月底,面对本报记者的追问,陈晓在上海浦东康桥家园的家中做出了这样的表述。而一旦将手中1.38%的国美电器股权出手,陈晓就将彻底切断与国美电器及其一手创办的永乐电器一切联系。
陈晓似乎没有任何留恋,在他看来电器连锁的好日子都要结束了,因为卖场经营模式已成为无论消费者还是供应商都想摆脱的“高价”卖场。
对离开国美的前因后果,陈晓也选择了和盘托出。在他看来,去年那场内战后自己已与国美电器今后的路线完成了切割,也就是未来无论国美电器业绩如何都与陈晓无关,是其后继者的责任。
其实去年9月28日特别股东大会后,陈晓就基本退出了对国美电器经营层面的介入,而是开始去逐个查看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陈晓已经以小股东的身份投资了包括永乐电器前副总裁束为创办的家用用品连锁“明巢实业”、西门子中国区原销售总经理吴建科创办的服装企业,以及在二手车租赁占有率第一的“51汽车网”等五六家公司。
按照陈晓的说法,“永乐和国美这些都已经过去了,我新培育的几个儿子都在快速成长,所以已经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没有人可以赶我出局”
虽然陈晓一直试图回避离开国美的话题,但他还是忍不住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外界都在说是大股东和贝恩投资联手让我出局,但我要说的是,如果我自己坚持不走,没有任何人可以赶我出局,不过那样对我没有任何意义。”
在陈晓看来,是其主动放弃了国美电器董事局的职位,他还否认了去年11月大股东与董事局达成的谅解备忘录中有陈晓一年内自动离职的条款,他笑着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外界的主观臆测,股东大会上大部分股东选择了让我留任,我怎么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呢?”
但他到底为何选择离开?昔日的对手张大中出任国美电器新的董事局主席,陈晓如何想?
陈晓表示,“去年9月28日其实是个分水岭,我需要的结果都已经达成,10月我就开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投资项目,目前敲定的几个投资项目基本上都是当时看好的。”
国美事件再露面 陈晓大爆国美财务漏洞
他回忆了去年内战的详细过程,去年6月24日陈晓在上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第一次提到了“鱼死网不会破”、“国美再也不会回到20个月前”等敏感说法,在文章见报后黄秀虹、黄燕虹曾拿着媒体报道给狱中的黄光裕看了,很快黄光裕就抛出了让陈晓、孙一丁等四位高管离职的说法。
其实双方的斗争是从2010年3月开始的,一位接近陈晓的国美电器人士表示,“在2008年11月黄光裕夫妇被拘捕后包括黄秀虹、黄燕虹在内的很多黄家人士都失去了联系,于是王俊洲、魏秋立等高管选择了让陈晓出任董事局主席,而3月黄秀虹突然回到公司声称黄光裕希望由其来出任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但这一要求遭到了陈晓和其他高管的反对。”
于是双方矛盾开始激化,当时黄秀虹就曾提到“即便把国美拆掉打烂也不能让他们拿到”的偏激说法,而5月11日国美电器年度股东大会上甚至投票否决贝恩投资的三位非执行董事人选。
对此陈晓表示,“大股东的很多做法是不理智的,作为公司增长最大的受益者,把公司拆了分了对其有什么好处呢,即便他们选择这样,还有其他股东不同意他们这么做呢?”
其实对于5月11日的这次大股东的突然发难陈晓也有些后怕,“如果当时大股东就提出要改组董事局,在投票率只有62.5%的情况下,那么陈晓就只有离开,结果大股东选择错了攻击对象,因为贝恩投资有保护协议的保护。”上述人士表示。
张大中出山是利益结合的产物
陈晓对去年6月的公开表态并不后悔,在他看来后来网上攻击他的舆论大部分都是被操纵的,他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在这方面雇佣了三家公关公司总投入超过6000万元,可以说是下了血本,而且有着自己策划好的传播节奏,最初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很多知名的管理学、经济学和媒体人士都站在他们那边说话,后来想想这背后的利益结合就不难理解了。”
同时他对有些政府部门这件事情的作用也有些不满,他直言,“一个罪犯还在外部发挥这么大的影响力,政府难道不知道?但他们最终选择了不干预。”
对张大中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的选择,陈晓则很直接,他表示,“总比黄秀虹、邹晓春出任好,不过这背后有着利益的选择。”
陈晓透露,“外界都在说我与张大中有很大的矛盾,我跟他在2007年没有多少矛盾,我们的矛盾就在大中电器的价格上,当时苏宁电器只给出了18亿元的收购价格,我给到28亿元已经很考虑多年的交情了,因为即便大中IPO上市的市值也不可能达到这一数字,但是黄光裕最后给了36亿元,这背后难道仅仅是为企业考虑吗?当然不是,今天张大中出来救急已经说明了当时的问题。”
而对于国美电器管理层可能出现的动荡,陈晓则表示,“这些高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打算和职业规划,这是很正常的,我也希望国美电器的管理层保持相对稳定,但可能很难。”
在去年国美内战时很多高管选择站到了陈晓一边,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一位接近陈晓的人士表示,“虽然8月12日这些高管出来面对媒体,这都是在陈晓多次劝说下才出来的,当时说主要是介绍历史问题,但当天上午副总裁李俊涛依旧试图以出差为由拒绝见面,而在媒体报道高管倒戈的新闻后,很多高管都私下打电话给大股东方面解释问题。”
显然每位高管都试图在两者争夺的罅隙间找到生存空间,王俊洲、魏秋立则一直没有与媒体见面,而对于当时新闻稿中关于王俊洲支持陈晓的言语见报后,王甚至大发雷霆。
如今大部分高管选择留任,陈晓对此表示理解。因为在黄光裕出事前,他与王俊洲等高管的关系也非常紧张,而真正让这些高管当时与他站到一起的,正是黄光裕让黄秀虹或者邹晓春出任董事局主席的建议,以及黄家抛出的“苏宁赶超国美是管理层的策略失误导致”,这让在国美最困难时期坚持下来的高管不满。
国美走入误区?
陈晓选择了离开,但由其引入的贝恩投资却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陈晓表示,“虽然他(贝恩投资竺稼)现在到处说不会退出,但问题是贝恩投资如果退出其价格肯定要大跌,贝恩两年的投资基本上就没有收益,现在他是最难受的。”
在与本报记者的交流中他还透露出对这一行业的悲观态度,在他看来电器连锁行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陈晓表示,“现在国美电器采取的是卖场经营模式,也就是卖场成为了一个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收费场所,而供应商要进入国美电器就必须要承担巨额的费用,最终这些供应商为了业绩将不断增加的成本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这导致国美电器在商品价格上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各种渠道中最高的,同时对于供应商来说其费用也是最高的,这样的渠道必然会被淘汰。”
在陈晓看来,虽然国美电器经常以低价促销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但是实际上其销售价格都已经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不仅比电子商务高,而且比其他的渠道都要高。
据介绍,在国美电器最强势的供应商海尔、西门子每销售100元的商品大约可以拿到55元的回笼资金,而最弱势的是小家电企业,比如说一台动辄几千元的抽油烟机的实际成本往往只有1000多元,比如说帅康每销售100元只能从国美回笼25元。
在陈晓看来,国美电器内部巨大的财务漏洞也是问题,国美电器从总部到大区,再到分公司,甚至门店和柜台都成为了收费点,除了总部敲定的年度合同外,供应商还要与国美各个层次的领导交纳相当数量的费用,这样导致供应商已经不堪重负。
据介绍,国美电器的很多较好门店一个普通的柜台主任每年从每家供应商处获得的收益都超过万元,这样的财务黑洞可谓惊人。
陈晓表示,“2009年7月我们推出股权激励除了捆绑管理层外,也是为了通过正面收入的增加来遏制这一灰色区域的蔓延,现在我离开后看来这一模式也难以为继了。”
而为了转嫁不断增加的费用,其在国美电器销售的商品价格往往高于其他渠道,陈晓表示,“现在只是消费者不清楚而已,一旦这个真相被消费者了解,那么国美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国美的3C、IT数码产品与电脑城相比是绝对没有优势的,而国美的门店一旦开到二三级城市如果还坚持这样的模式必然要死掉。”
在他看来,这已经不是国美或者电器连锁行业的问题,国内几乎所有的卖场模式运营都不是所谓国外的商品经营模式,而是采取卖场经营模式,就连新出现的电子商城,比如说京东也是如此。
陈晓告诉本报记者,“当电器连锁行业的价格成为最高后,本来京东商城获得了最好的快速成长的机会,但刘强东却犯了个大错误,进行了很多横向扩张,试图将卖场经营的模式拷贝到网上去,这样京东也是很难有前途的。”
对于国美电器提出的新开480家门店的计划,陈晓表示,“这完全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一二级市场已经饱和,北京市场就可以容纳50-70家门店,现在有了200多家,而到二三级市场开店则没有可能盈利,他们到哪里去开这么多店?”
他还表示,“做生意没有这样做的,对手要开370家,国美就要开480家,这完全是在赌气,不是正常经营的方式。”
小股东模式的投资
当外界都以为他会彻底退出江湖来颐养天年时,51岁的陈晓却在筹划着自己全新的事业,那就是做投资人。
值得注意的是,陈晓首先投资的其老部下束为建设的“明巢实业”,对于这次投资,陈晓表示,“一方面我天生对于流通业感兴趣,另一方面束为在经过几年的休息后开始创业需要支持。”
然而陈晓又并非只愿意投资原来永乐员工进行的创业,他告诉记者,“虽然永乐员工知根知底,是投资的重要参考因素,但有的人天生只能做打工者,所以我投资的对象绝对不只限制在永乐员工中,比如说我就投资了西门子中国区前销售总监吴建科的项目。”
据悉,2010年7月吴建科离开全球白电排名第三的西门子公司,选择了自己创业,成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企业,而他与陈晓多年的交情成为陈晓投资其项目的重要原因。
陈晓还涉足互联网领域。他刚刚投资一家在国内网上二手车租赁领域领先的51汽车网,他告诉本报记者,“对于找上门或送上门来的项目我的兴趣并不大,我喜欢自己出去找感兴趣的项目。”
在与本报记者长达两小时的交流中,我们的谈话经常被很多打进来寻求投资的电话打断,陈晓表示,“我更愿意用小股东的身份来投资,因为对于创业期的高管,如果我作为大股东进入,他们创业的热情会减退。”
当本报记者的采访临近尾声的时候,陈晓又一次接到了电话,在电话中他又敲定了一家新的投资项目。
在陈晓看来,张大中成立的大中投资很多的投资是财务性投资,比如其对TCL、海信电器定向增发的参与,这样的项目显然不是陈晓喜欢的,他告诉记者,“我会选择一些看好的项目并投入资金并与他们一起成长,并没有对这些项目设立短期盈利的目标。”
陈晓选择了做投资人,随着其在国美电器最后部分股权的出手他手中又将增加5亿多元的现金。陈晓表示,“即便到60岁我自己不再从事投资了,也会给这些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建议,我是不会闲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