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A股市场无视利好埋头下跌 等待进一步政策刺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0 13:53 来源: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张佳籨

  A股,如今就像是一只头埋在沙中的鸵鸟。

  不同的是,鸵鸟是将头埋在沙中,对即将到来的危险置若罔闻;而A股则是捂住耳朵,对所有的利好不闻不问。

  无论是降低准备金率还是CPI大幅下降都已难以成为刺激A股上涨的利好,本周A股只管埋头下跌,终于创出了年内新低,并以沪指388.9亿元的成交额刷新了年内成交地量。

  A股,只见利空不闻利好

  下跌,已经成为A股的一种惯性。而这种惯性的后果就是对于消息面选择性的接受,只见利空不闻利好。

  过去一段时间,以创业板中小板为首的中小盘股跌势凶猛,市场归咎为深交所发布的《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将加快创业板的退市速度。但细看规则,实施起来真正受影响的股票少之又少,更何况这规定与中小板及主板暂时是八竿子打不到。可是,市场依然对此利空格外重视,并扩大化演绎。

  与之相反,无论是上周的准备金率下调还是昨日的CPI增幅大降,两大利好都难以对市场造成大的影响。央行首次下调准备金率,再配合六大央行联合救市的消息,换来的不过是A股的冲高回落,利好消息经过之后三个交易日的连续下跌便快速回吐完毕。至于昨日CPI增幅显著下降至4.2%,也不过让上证指数维持了短短 2分钟的翻红,之后便又是一轮阴跌。

  A股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昨日,上证指数成交388.9亿元。而在年初行情火热时,上证指数日成交动辄超过1500亿元。回看历史,三四百亿元的成交,那是在1664.93点区域筑底时才能看到的低水平,在经历了大扩容大解禁之后还能看到如此低的成交额,可见市场之萎靡,人气之涣散。

  A股的人气涣散,可谓是内忧外患下的共同结果。

  内忧,自然是A股本身缺乏反弹的动力。此前A股一度出现连续两周上涨的大好局面,那是在增值税改革等朦胧利好的憧憬下——但是这种憧憬就如狼来了一般,喊多了就不管用了。当市场发现新股依然络绎不绝,管理层还忙着抓监管,就明白短期内A股是得不到期盼中的呵护的,最后,这种绝望进而就演变为对利好也视而不见。外患,则是依然处于谈判僵局中的欧债危机。本周,澳大利亚、英国等多家央行议息,再加上欧洲峰会商讨救市方案,使得整个金融市场都颇为谨慎,毕竟在全球担心下行风险的当口,做多是要勇气的;而顺势做空却又需要提防峰会出台政策的正面影响,这就使得无论欧洲还是美国股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观望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交投萎靡进一步缩量也算是随大流。

  寻底中等待进一步政策刺激

  连续不断的下跌,日益涣散的人气,从反向理论来看,却是见底的迹象——当然反向理论不好使的地方就在于其只能判断大致区域而不能精确度量,极端之后仍有可能有更极端的情况。

  此时此刻的A股,即使抄底也只能做个趋势投资者,而不适宜做个越跌越买的价值投资者。从估值来看,目前A股整体13.67倍的市盈率和2.14倍的市净率的确并不算高,即使与欧美成熟股市相比也是如此。

  但问题就在于,由于上半年中小盘股突破2007年高点的疯狂行情,使得整个A股出现严重的二八分化。目前代表沪深两市所有流通A股的中证流通指数9.83倍的市盈率和1.79倍的市净率已经低于1664点时的水平,但是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500指数26.40倍的市盈率和2.7倍的市净率相比1664点时 15.12倍市盈率和1.51倍市净率依然有极大的差距。

  大盘股估值低,但是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却使大盘股依然存在估值风险;而中小盘股就估值而言则依然偏高,抄底仍有一定风险。

  正因此,目前A股仍需政策利好刺激,如流动性宽松或者是诸如印花税下调等直接作用于股市的政策利好,才能提振A股,引发有力的上涨。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