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A股面临内外夹击 破发潮冲击再融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19:29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又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候。

  因外围股市大幅调整与国内资金面持续收紧,近期A股又面临了一个“内外夹击”的考验。这让那些有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叫苦不迭。在当前市场调整的压力,上市公司再融资遭遇多重挑战,甚至不得不缩小胃口——宗申动力下调增发价近四成,凯恩股份也将融资规模“瘦身”。

  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05家公司的增发预案面临搁浅危险。

  破发超三成

  货币政策持续紧缩下,再融资已成化解上市公司应对资金面吃紧的“救命钱”。但是这个“救命钱”也不是那么容易拿到手的。

  事实上,目前,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以增发股份的形式进行。按照《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规定,保荐人、上市公司选择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和确定发行价格,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体现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的最大利益。这里提到关键的发行价格问题。

  “如果相关利益方刻意打压股价,以“做低”增发价换取定增对象未来盈利空间,无疑会损害一般投资者利益。”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刚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为。

  通常定增价格不低于发行底价。而发行底价又取决于“定价基准日”,一般是以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也可以为发行期首日。实操上,上市公司通常以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作定价基准日。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来发布公告,这其中的“学问”亦是多多。

  数据统计,截止9月14日今年已完成的126家上市公司的增发再融资,其中,有多达43只股票目前价格跌破增发价,占比1/3。9月14日早盘价相较增发价跌幅最多的是华菱钢铁,其次是星湖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跌破增发价的上市公司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增发价格过高。实际上,华菱钢铁定增对象是大股东华菱集团,华菱集团主要以股权认购增发股(作价11.2亿元),掏出的真金白银不多。5.57元发行价是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129%;星湖科技是向控股股东广新集团等定增,13.13元发行价是基准价的123%。华菱与星湖的“杯具”,固然有市场环境原因,但也不排除华菱集团涉嫌卖高注入股权、上市公司星湖涉嫌圈募更多资金的因素。

  事实上,定增价与基准价的比例,与增发破发程度并无必然关系。如大唐发电6.74元定增价是基准价的90%,股价破发29%,而2.27元定增价是基准价2倍的新华联,其股价也几乎是定增价的2倍。

  再融资“瘦身”

  遭遇到了上述“破发”潮,也让此前已公布的再融资方案充满了变数。

  截至9月14日,今年已有248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增发预案,预计增发720.93亿股,预计募集资金达到6217.25亿元,这已经超越去年全年预案总和。 Wind数据显示,除了4家未通过增发预案的公司外,今年已有7家公司停止实施增发。不仅如此,如果按照9月14日的收盘价计算,已有85家公司的收盘价格低于增发预案价格下限,还有17家公司的收盘价仅比增发预案价格高出不足1毛钱,处于“破发”边缘。增发案面临搁浅危险的公司占比近50%。

  但今年以来,股指经历大幅震荡调整以及“破发”的考验下。一些有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不得不放下“身段”来适应目前的市场环境。而下调发行价、缩减发行规模已成为这些上市公司的应对手段。今年下半年以来,就有31家公司对增发预案进行了修订,除下调增发价格外,一些公司对增发规模也进行“瘦身”。

  为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宗申动力将增发价格从不低于8.94元/股下调至5.44元/股,价格下浮39.15%,成为目前下调幅度最大的公司。此前,东北制药、亚盛集团和西安饮食等公司也将增发定价基准日后推,并由此下调了发行价格。

  继7月份下调增发价格后,凯恩股份于9月初还将增发募集资金总额进行了下调。公司将募集资金总额调减至5亿元,并相应调减募投项目中的募集资金投入金额。而此前,公司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21亿元。

  如果剔除向大股东及关联方定向增发的预案,目前仍有42家公司收盘价跌破增发价超过1元。青松建化拟定向增发的底价不低于20.84元/股,而公司目前股价仅为15.28元,差价超过5元。而禾盛新材的增发方案虽然已经获得证监会审批核准,但是公司目前股价仅为22.50元,而增发价格为25.25元。除禾盛新材外,在增发获得证监会核准的公司中,还有10家公司的收盘价已然“破发”。

  由此可见,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那些有再融资预案的上市公司主动迎合市场,调低发行价格或规模也是明智之举,毕竟目前的市场资金供应还是偏紧。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