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德尔家居:难逃假洋品牌嫌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0 16:29 来源: 《理财周刊》

  文  IPO研究组

  一个月前,以德尔牌地板为主打产品的德尔国际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尔家居”)顺利过会。

  顺利过会,虽然即将成功登陆国内资本市场,但是围绕德尔家居的种种争议,近期却如同加了酵母的面团,不断地发酵膨胀。外界针对其经营状况、财务数据、赢利能力等等,不断提出质疑。

  本刊IPO研究组发现,围绕德尔家居的质疑远不止这些。其曾以洋品牌自居,以及二股东的进入等等,都留下来诸多疑问。

  曾以洋品牌自居

  在此之前,德尔地板曾有意无意以洋品牌自居过。

  在国内某著名综合类网站的房产频道中,本刊IPO研究组找到了一份南非世界杯期间德尔地板的形象宣传资料。可能是因其一直以德国品牌自居的缘故,网站编辑将德尔地板与德国队放在了一起,在宣传资料中,有这样一句话:德国德尔地板致力于木业研发,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木色”享受,同为日耳曼军团强大战力。请注意,这里提到了“德国德尔地板”。

  本刊IPO研究组还找到了其他的信息。2008年5月,湖南醴陵一家德尔地板代理商在某论坛上写下来这样一段话:2007年10月以前我是湖南醴陵德尔地板代理商,它居然在欧典地板曝光以前说是源自德国慕尼黑1863。真是不知道羞耻,我都无法面对以前因为信任我而买德尔地板的人!

  同样,在之前的一些宣传资料上,本刊IPO研究组还找到了诸如“2000年,德尔地板进入中国市场”的文字,这其实也在很隐晦地向消费者暗示,自己是洋品牌。网络上还有人爆料称,在2002年之前,德尔地板自称是“德国地板之父”。

  2006年4月份,北京某都市类报纸在关于地板品牌报道中,就提到德尔强化地板属于德国品牌,但同时提到其为“自主生产”。这又从另一方面佐证,德尔家居在此之前的确以洋品牌自居。

  为何自称为德国品牌?这是因为此前市场比较认可德国的复合地板品质,尤其是在环保方面,德国品牌有着巨大的优势。此外德国符合地板的技术也最先进,拥有地板降噪、抗菌、多种锁扣等领先专利技术。

  不过在德尔家居的招股书中,找不到任何与德国品牌有关的文字资料,可见其与洋品牌撇清关系心情之急迫。这不难理解,此前不久出现在国内的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造假门”,让国内的家居市场出现巨大的信任危机,此时还这么做,多少显得有些不识时务了。

  二股东变更颇有深意

  “二股东”王沫搭上了暴富的便车,已然让人颇感神秘;而原二股东周亚雄在已知公司在运作上市的前期,执意要转让股权,更有深意。

  招股书资料显示,王沫于2010年1月以4126万元(根据德尔地板25%股权对应的2009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额确定)的代价,接手周亚雄的股权,对应其250万美元的出资,回报为240%。公开资料显示,德尔家居的发行价或超过40元/股,周亚雄所出售的2970.02万股对应的市场价值约为12亿元,可见其“亏大”了。

  王沫何许人也?招股书资料称其为财务投资者,曾先后担任北京中税通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苏盛氏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沫除持有德尔家居24.75%股权外,还持有博世地产的30%股权,北京中彩盛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人民币1000 万元)18%股权。对于受让周亚雄股权的资金来源,招股书简单解释称,王沫受让德尔地板25%股权的资金来源于其多年工作薪酬积累、股权、房地产投资收益2626 万元及借款1500 万元,资金来源合法。

  令人感到非常疑惑的是,周亚雄为什么急于“下车”呢?在知悉德尔地板在筹备上市的前提下,是什么原因促使周亚雄要转出手中的股权呢?难道仅仅是招股书所解释的那样,为缓解国际贸易业务资金压力而决定将其在国内的投资变现。从德尔家居的经营数据来看,非常理想,从2008年至2011年上半年,德尔家居分别实现净利4742.56万元、8479.32万元、9779.53万元和5481.08万元。而同期升达林业、科冕木业的业绩却因地产业宏观调控的波及而下滑。

  招股书对于周亚雄的出局,也给出了说法,及不相信德尔家居能够顺利上市,这种可能性存在。但另一方面,难免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猜测,是不是也反映德尔家居的经营状况其实并没有招股书中描述的那么好?作为股东的周亚雄对此当然心知肚明,否则既然手捧“金娃娃”,哪有扔掉的理由?

  对于出现在德尔家居身上的其他疑问,本刊IPO研究组还将继续关注。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