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公司忙上市:金钱驱动被否损失也不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08:00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曾经被视为全球融资者天堂的中国资本市场如今变得越来越严苛。

  11月9日,中国证监会披露,经过发审委的审核,当天同时申请的4家企业中,有1家企业被否决,其他3家公司顺利通过IPO申请。“上市被否”这一幕,在今年的资本市场上已经屡见不鲜。

  “很显然,和过去相比,如今对于企业IPO的审核更为严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英大研究所所长李大霄看来,“这只是正常的审批速度”,没有必要用更加严格的要求来控制企业的上市速度,因为每家企业的审核标准都不相同,因此在审核时遇到不同的问题当然要区别对待。

  但不管怎样,现在更多企业担心的是,能否顺利过会。

  “按照以往的经验,一旦被否,二次上会就还要等时机,尽管通过的几率更大。但什么时候轮到你,还很难说。”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不管有没有成功过会,企业自身都要为上市前的这些准备支付巨额的资金,对于它们来说,无论是IPO被否还是二次上会,实际上,最终的买单者还是企业。因为无论保荐人还是券商,他们基本都是从企业这里收取佣金的,有所不同的是,成功上市与否会影响他们的佣金数额,但稳赚不赔,是肯定的。

  过会黑色十一月

  对于刚刚经历过IPO被否以及等待过会的企业来说,2011年的11月无疑是黑色的,因为几乎每次过会,都会有企业宣布被否。

  11月2日到11月9日,总计过会的8家企业中,只有4家顺利过关,过会率仅有50%。尤其是在11月2日,4家送审企业中只有一家成功过会。

  此外,即将过会的卡奴迪路服饰品牌也因为其提供的报告中处处暗示其品牌终端零售额在国内高级男装品牌中名列前茅引来广泛质疑。“事实上,服装类企业之所以被否,根本原因还在于长远的盈利能力和前景。”北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李刚告诉记者,“这也恰恰说明,现在的企业申请过会,或多或少都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

  在他看来,与其说发审委对IPO审核更为严苛,不如说企业的过度包装越来越明显,而开启这轮IPO频繁被否大门的,正是胜景山河涉嫌造假上市。

  2011年4月5日,胜景山河宣布因信息披露遗漏过失,未能顺利获得证监会发审委的IPO通过。但在此之前,无论是平安证券的明星保荐人还是承销商,甚至是对新股进行定价分析的多家券商,几乎没有1家提出质疑或是不建议申购,看好之声呈现一边倒的形势。

  “显然,和去年年末在美国市场开始的绿诺事件、高速频道、德尔集团、西安宝润等一系列曾经被视为OTCBB转板成功样本的企业先后曝出的财务虚假、夸大以及经营问题相似,胜景山河事件几乎存在同样的问题。”上述人士表示,中国越来越多准备上市的企业成为遭受投资者质疑的焦点。

  在美国市场,部分公司涉嫌造假上市,从4月1日开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启动了对借壳上市的中国公司展开全面调查。

  一位PE投资经理指出,“如果说企业自己不懂如何上市,如何披露消息出现这些问题可以理解,但保荐人、财务顾问、审计甚至券商,那么多熟悉市场的专业人士把控,依然出现问题,那就不只是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了。不管是哪个环节出现漏洞,要么是机构拿了钱没有尽职,要么就是企业刻意隐瞒数据。”

  被否多因成长性不足

  事实上,今年曾多次出现企业IPO被否的情况,但理由大多数是企业成长性不足。

  今年3月22日,中国证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披露,神舟电脑IPO被否,消息一出,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神舟电脑的被否与预期成长性不足有很大关系。因为这已经是该公司第三次冲击上市,也是创业板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单IPO。

  无独有偶,更早前,科恒实业的首发申请同样未获通过,理由也是成长性不足。

  按照《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创业板上市公司门槛为:净利润条件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

  而在汉鼎咨询统计的2009年创业板IPO被否理由中,企业缺乏独立性、持续盈利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信息披露、规范运作等都是未能过会的原因。其中,因持续盈利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原因而被否的占到了53.44%,超过半数。

  令人疑惑的是,既然财务数据可能存在不足,为何不等企业有了更好的财务数据再进行IPO,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冲击上市,然后失败呢?

  理由很明显,为了钱。 “一方面有些企业确实是缺钱,需要通过上市融资来继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就是保荐人、券商的推荐和过度包装。除此之外,有PE或是VC背景的企业对于上市的压力更大,因为投资人需要高额的退出回报。”上述PE投资经理表示,一些企业甚至不排除是在相关机构保证自身业绩的前提下被提早IPO,而且能早点上市,企业何乐不为呢?

  更重要的是,对于保荐人和券商来说,企业IPO可以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业务,因为通常情况下,企业进行IPO,都需要进行上市审计报告、法律事务以及路演等诸多事项,而相关机构为企业提供上市服务,从中得到的佣金往往是按照募资金额的比例抽成或是分阶段付费的。

  也就是说,即便企业上市不成功,前期的佣金他们也拿到了,IPO成功与否,决定的是佣金的多少,而不是零收益,但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IPO被否率居高不下,这就意味着某种程度上,这些被否企业其实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而赚钱的恐怕只有其他人了。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