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天壕节能闯关IPO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危机并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01:30 来源: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郑培源 ○编辑 祝建华

  天壕节能创业板IPO申请3月9日将上会,其独特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令人眼前一亮。不过,记者发现,由于资金周转速度过慢和对合作企业经营状况的过度依赖,该模式可谓是“危”“机”并存。

  天壕节能的主营业务是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余热发电项目的连锁投资、研发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本次拟在深交所创业板发行8000万股,预计募资约3亿元用于五个余热发电项目的建设。所谓“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余热发电项目”,就是节能企业与大型水泥、玻璃等企业进行合作,公司投资、设计和建设余热发电站,利用上述高耗能企业生产产生的余热进行发电,再将电力参考国电价格销售给上述合作企业。这种合作模式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2007年后逐步引入国内。

  “这个模式的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一位节能环保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这种方式不需要客户一分钱投资,却能够为工厂和设备升级并降低运行成本,同时高度符合国家的节能低碳的产业政策走向。”正因为如此,天壕节能的业务模式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截至2011年底,公司已投入运营及在建、拟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达29个,是国内余热发电领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多的公司之一。

  不过,上述分析人士同时认为:“这种合作模式将投资和运营的权责均放在节能企业一方,不可避免地产生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余热发电项目大多要求在确定合作后12个月内建成,且单个余热发电项目的投资额一般高达3500至8000万元,公司采用的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又决定了项目投资只能通过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收益分年(通常是20年)收回,因此在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另外,余热发电项目直接接附于合作方生产线,合作方生产线运转效率直接影响到项目运转效率,如果合作方生产经营出现问题,或者水泥、玻璃行业由于周期变化、政策变动、环保要求等产生变化,都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营产生巨大压力。

  事实上,天壕节能业务模式资金压力巨大的短板在公司上市前的运营中已经有所体现。公司自成立初期,就因资金压力巨大,通过境外公司在2007年向德银发行共计3.9亿港元的债券。但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德银无法按原有承诺继续提供债券融资,境外公司陷入破产的困境。此后,该公司赴中国香港上市计划又搁浅。天壕节能的前身天壕有限曾在2009年解除原财务总监王翊职务,且与王翊的争议在递交上市申请前仍未终止,即是当年融资困境留下的后遗症。

  同时,即便成功上市,天壕节能依然患着“资金饥渴症”。公司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投资的项目为5个余热发电项目,而截至2011年12月底,公司在建、拟建项目达12个,仍剩7个项目存在资金缺口。“这种模式是双刃剑,成则是规模效应,败则是塔牌效应。”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