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2011半年报同比增长约23% 中小企业渐显成长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7 15:55 来源: 新闻晨报

  贺宛男

  截至8月26日,沪深两市已有1856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占应披露公司的85%,鉴于特大盘股中仅中国石化、宝钢股份、中信银行等尚未露面,我们已大致可以对半年报业绩及未来趋势作一点评。

  上半年,1856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6万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净利润7950亿元,同比增长25.3%,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9元、每股净资产3.46元;笔者预计,全部上市公司披露后盈利增长在23%左右,平均每股收益约0.28元。

  银行高增长掩盖真相

  然而,目前A股25%的业绩增速,有一半靠的是银行。目前,已公布半年报的12家上市银行(含公布业绩快报的招商银行)实现盈利4396亿元,占已披露半年报公司的比例高达55%。银行股的盈利增速为34.2%,平均每股收益0.322元;而剔除银行后的其他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仅为15.8%,平均每股收益0.257元。

  稍作对照,我们可以发现,银行股的盈利比重越来越高:2010年年报,16家上市银行实现盈利6773亿元,占整个市场盈利(16575亿元)的比例为40.8%;到了今年一季报,银行股仍是这16家,盈利为2276亿元,整个市场上市公司多了一二百家,盈利为4795亿元,而银行股盈利占比反而上升至47.5%;待今年半年报披露结束,笔者估计银行股盈利比重将超过半壁江山。

  银行股的盈利增长靠的是利差不断扩大,而利差的背后则是垄断。已披露半年报的银行存贷款增长平均不足10%,可盈利增长却逾30%,这本身就极不正常。以工商银行为例,上半年存款增长8.09%,贷款增长8%,可营收增长28%,盈利增长29.5%。原因无他,无非是存款利率长期处于低位,贷款利率却不断上浮,且银根越紧,上浮幅度越大。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不过3.5%,而据央行数据,上半年贷款平均利率就达7.29%,更何况还有约4成的活期存款,还有什么生意好过开银行?

  中小企业渐走出谷底

  尽管银行股囊括了沪深股市的一半盈利,但对照近一年来的几期报表,我们还是发现,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业绩环比正走出一条从高到低、再从低到高的曲线,最困难的时期或许已经过去。

  2010年上半年紧缩尚未开始,上市公司盈利环比增长23.5%,除去银行后环比仍增长10.89%;到了2010年报,尽管同比增长37%,可四季度相比三季度环比下降12.4%,除去银行后环比降幅达19.1%;今年一季报,环比开始缓慢增长3.46%,但去掉银行后仍下降19%。这种情形到了今年半年报终于有了突破:已披露半年报公司二季度盈利环比增长6.8%,除去银行后环比增幅更达12.7%。与此同时,银行股同比增长34%,环比增幅仅1.85%。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小板和创业板。就已披露半年报的公司来看,虽然中小板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26元,创业板更只有0.24元,比市场平均水平略低,但是从成长性分析,中小板盈利同比增长20.3%,环比增长24%;创业板同比和环比增幅更达22.4%和38.3%。

  大象业绩步履蹒跚

  与小公司开始显示出成长性相反,一些重量级的大公司业绩却开始走软。如中石油盈利同比增长1.22%,环比下降21.6%;因“铁公基”高速发展受阻,一些航运股如中国远洋(亏损27亿元)、中海集运(亏损6.3亿元),均现巨亏,鞍钢股份(下降92%)、中国一重(下降81%)则出现大幅衰退。事实上,中钢协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钢铁企业实现利润仅563.74亿元,同比增加不到60亿元,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垫底。下半年,钢铁业运行将面临更大困难。

  与此同时,央企盈利增幅远远赶不上平均水平。笔者统计了总资产100亿元以上的57家央企(不包括金融股),尽管营收仍增长32%,但盈利同比增幅仅1.08%,环比增幅-3.71%。从某种意义上能否说,靠行政性购并一味做大的央企也该歇歇脚了。

  轻型企业走好,重型企业走软,毫无疑问,这是经济转型的一个信号。但谁都知道,在中国调结构谈何容易,沪深股市又以重化工行业为主,想必这正是指数蹒跚、小鬼当家的内在原因。

  创业板公司分化加剧

  虽然轻型企业总体开始走好,但不可回避的是,其中的分化正在加剧,犹以创业板为甚。

  目前,240余家创业板公司已全部披露半年报。可是却有60家公司上半年盈利出现负增长,比例高达四分之一;其中连续三期报表出现负增长的公司超过20家。如国联水产,2010年半年报以来的五期报表不是亏损就是下降;又如恒信移动,业绩从上市前一年(2009年)的4181万元,直落千丈至今年半年报的-503万元;再如新宁物流,每股收益从上市前一年的0.46元下降到如今仅0.02元。鉴于创业板不再有借壳上市,这类公司实际上已接近退市边缘。

  另一方面,创业板中盈利增长超过50%的也有46家,比例接近20%;有的还是连续高增长。如探路者、吉峰农机、爱尔眼科、机器人、新宙邦、上海凯宝、星辉车模等每期报表多保持在40-50%以上的增幅,实属不易。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