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粮屯河修改增发方案 中粮集团保驾二次闯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15:10 来源: 财经网

  10月24日,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粮屯河”,600737.SH)对外公布了增发预案修订稿,对5月20日的预案进行了全面修正。

  新方案中涉及修改的内容包括增发价格、数量、募资总额和募投项目等多个重要项目,几乎是重新设计出一个增发方案。

  其中,对于价格和募资金额的调整备受市场关注,新方案中,中粮屯河拟以不低于7.98元/股的价格向包括中粮集团在内的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拟不超过6.13亿股,募集资金总额拟不超过48.85亿元。

  一位多次参与增发的人士认为,中粮屯河方案的大幅调整是为了适应机构投资者的要求而作出的,其背后是公司和机构博弈的结果,而在目前股市低迷的背景下,中粮屯河在谈判中并不占优势,要想增发成功,必然需要向机构妥协。

  中粮屯河方面也认证了上述人数的说法,指出方案的调整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

  目前,新方案尚需等待公司股东大会和证监会的批准尚能生效。中粮集团持有中粮屯河59.6%股权。

  在5月20日中粮屯河曾发布的增发预案中,公司拟以不低于10.47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50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5.70亿元。

  方案调整

  相对价格和募资总额的调整,募投项目的调整同样引人关注。

  募投项目的调整包括一增一减两个方面。

  首先,新的方案中,中粮屯河取消了一些项目,涉及的总投资额达到5.9亿元,涉及食糖产能14万吨/年。

  具体来讲,取消在云南的德宏州、西双版纳州新设分公司的计划,投资额分别为1.2亿元和8000万元,取消原方案中有关收购北海华劲糖业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计划,涉及投资额为3.9亿元。

  新增的项目包括收购中粮集团旗下食糖进出口业务及相关资产,收购澳大利亚糖业公司Tully糖业(下称“Tully糖业”)100%股权项目,涉及资金分别为15.5亿元和1.53亿澳元(折合人民币9.55亿元)。

  其中将刚刚收购的Tully糖业100%股权以9.55亿元注入是对机构投资者的最大让步,也是新方案能够出炉的重要条件之一。

  因为Tully糖业注入的价格几乎与中粮集团的收购价相当。就在2011年7月18日,中粮集团耗资1.36亿澳元(折合人民币9.11亿元)收购Tully糖业接近99%股权,加之为此交易支付的中介费用、谈判等耗费,9.55亿元仅能算做是成本价。

  收购Tully糖业过程相当波折,耗时超过三个月。2011年4月16日,中粮通过旗下澳大利亚子公司TopGlory向Tully发出非约束性收购要约,拟收购其100%股权,每股出价41澳元。一同竞购的还有全球知名粮商邦吉和路易达孚支持的MackaySugar。其后的5月23日和6月3日,中粮两次提高收购报价,最终定为每股44澳元。邦吉则在7月4日发表声明,宣布退出收购Tully公司,并决定将其持有的Tully公司股份出售给中粮。

  7月5日,中粮集团宣布已经持有澳大利亚糖业公司Tully Sugar61.25%的股权,这其中包括中粮集团直接从Tully公司股东手中收购的54.3%,以及竞购公司邦吉出售给中粮的6.91%股权。

  至此,中粮集团持有Tully Sugar 61.25%的股权,竞购对手Mackay Sugar持有31.5%股权,成为公司控股TullySugar的最大阻碍,而这距离中粮集团公布的收购要约终止日期2011年7月18日,仅有三天。

  三天后,竞购对手MackaySugar在确定难以取得控股权后,于周一(18日)宣布将手中所持Tully的31.5%股份出售给中粮,使得中粮的控股比例升至近99%。中粮集团宣布历时三个月的澳糖收购案告终。

  Tully糖业是澳大利亚第四大食糖生产企业,也是澳最大的制糖单厂,食糖产量年均25万-26万吨。不过,2011年Tully糖业大幅减产,2011财年亏损350.34万澳元。

  中粮保驾

  从方案的调整力度可以看出,中粮集团对于屯河的增发势在必得。

  首先是对于项目注入的最大让步,以期达到机构投资者的最大满意。将通过此次收购布局南糖,扩大糖业规模,实现公司糖业发展战略,并完善公司食糖产业链,实现国际糖业资源与国内食糖消费市场的对接。

  兴业证券(601377.SH)报告指出,增发前,中粮屯河番茄酱年产量为33万吨,甜菜糖年产量为35万吨;增发后,正常情况下,公司主要产品年产量为:番茄酱35万吨,甜菜糖35万吨,澳洲Tully糖业甘蔗糖25万吨,承接中粮集团原糖进口业务,原糖加工30万吨,番茄红素30吨。

  中粮屯河是国内最大的甜菜糖企业,同时也是最大的番茄酱出口加工企业,不过业绩受产量不稳定以及价格波动因素影响较大,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均出现小幅亏损,公司力图通过非公开募资方式改变目前所处的困境。本次再融资,公司拟通过实施募资项目实现国际糖业资源与国内食糖消费市场的对接,并巩固番茄产业地位,打造番茄产业链。

  资料显示,拟募资15.5亿元收购的中粮集团旗下食糖进出口业务及相关资产2010年和2011年1至8月份净利润分别为13417.15万元和15228.74万元;拟募资6亿元收购的中粮屯河广西崇左甘蔗制糖循环经济项目一期建设建成并达产后,预计年均可实现税后净利润约7540万元;河北唐山曹妃甸年产100万吨精炼糖项目一期投资达产后,预计年均实现税后净利润约5835万元。上述募资项目前景较好,对于公司未来的业绩具有较为积极影响。不过,拟出资约11亿元收购的Tully糖业和内蒙中粮盈利欠佳,Tully糖业由于受到旱涝和热带风暴影响,2011财年出现亏损,而内蒙中粮2010年和2011年1至8月净利润分别为25.16万元和-284.11万元。

  其次,中粮集团投资增发的资金量也大幅增加。作为本次定向增发的参与者,中粮集团不仅将原计划的资产+现金的方案,调整为全部现金参与,而且将现金额提高到至少20亿元以上的规模。

  中粮屯河新的增发方案是,拟以不低于7.98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13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48.85亿元,其中,中粮集团(持股比例59.60%)以现金参与定向增发,并承诺发行完成后持有的股权比例不低于55%。据此推算,中粮集团参与此次增发将认购不低于2.91亿股,预计投入资金不低于23.22亿元。

  但是对于这样的安排二级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在新方案公布的当日,中粮屯河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10月24日收盘时,中粮屯河收盘价为8.22元/股,较上一个交易日,跌幅达7.43%。

  除了扩大融资规模的担心外,对于糖价后市也有分歧。

  有人士认为,由于我国食糖生产增长空间有限,而消费稳步上升,预计未来国内食糖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并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据悉,2010年,国内食糖消费量1450万吨,同比增长1.2%,同期,我国食糖产量1100万吨,产需缺口为350万吨。近十年以来,我国糖料种植面积在150万-200万公顷区间波动,在糖料种植面积未大幅增长的前提下,食糖产量难以满足国内消费量的持续增长。

  但也有人士称,尽管食糖供需紧张的大周期或已确立,但糖市也存在小周期,近期国际国内糖市基本面都难言乐观。

  英国糖业公司10月20日在月度报告中称,甜菜糖产量大增将帮助全球食糖市场在2011/12年度转变为供应过剩。该公司上月预估全球2011/12年度糖供应将过剩530万吨。整体上,食糖的全球增产趋势难以改变,糖价回落或成主趋势。

  国内方面,进入2011/12新榨季,北方甜菜糖顺利开榨,目前新疆新糖上市量增加,新糖报价维持6800-6900元/吨,较上年度的8000元大幅降低。在中粮屯河此次定向增发拟收购资产范围内的广西北海华劲糖业有限公司也计划于25日开榨,将拉开南方甘蔗糖产区新榨季序幕。25日,柳州、南宁糖企报价7300元/吨左右,2010年广西开榨新糖报价7600元/吨以上的场景将难以再现。

  增发受阻

  中粮屯河调低增发价格,力争增发成功的例子并非个案。

  就在中粮屯河公布调整方案的第二天,宏源证券(000562.SZ)10月25日公告称,公司拟调整2011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方案的部分内容。调整后,该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25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13.22元/股,而宏源证券原计划非公开发行的底价是15.1元/股,调整后的价格较初始增发价下降了12.45%。

  无独有偶,2011年包括中国重工(601989.SH)、内蒙华电(600863.SH)在内至少有15家上市公司已宣布下调非公开增发价,以求逆市突围。粗略计算,上述15家公司调整后的募集资金规模缩水近两成左右,股价的下调幅度在3.86%到39.15%不等。其中,宗申动力(001696.SZ)将增发价格从不低于8.94元/股下调至5.44元/股,价格下浮39.15%,成为目前下调幅度最大的公司。而下调幅度最小的是中国重工,下调幅度为3.86%。但其除了股价下调外,募资规模也相应“瘦身”,将拟发行股份数量减少为9.62亿股,募资总额也相应地减少至115亿元。

  有的公司甚至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放弃增发方案,10月19日,*ST中农(600313.SH)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决定撤销非公开发行相关议案。

  从年初开始已经有12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增发计划。

  今年宏观面上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央行连续实施的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让市场的资金流动性大为紧张,上市公司的资金“饥渴症”日益加重。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上市公司把摆脱资金紧张的希望寄托在增发上。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截至10月19日,深沪两市合计有271家公司推出增发预案,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为6611亿元。截止到10月18日,沪深两市有239家公司成功上市,首发募集资金2447.6亿元。增发的融资规模远大于首募的规模,也体现出增发对于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性。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