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六基金规模缩水超三成 中海腰斩成瘦身冠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7 10:52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路晓丹 北京报道

  据Wind数据统计,2011年内,60家可比基金公司中有53家出现资产净值规模缩水。其中,中海、中邮、华商三家2011年规模缩水幅度在60家公司中位列前三,中海缩水48.36%最为惨烈,中邮缩水38.39%紧随其后,华商缩水34.3%排在第三。此外,信诚、华泰柏瑞、海富通资产规模缩水比例也在30%以上。

  因“货”得祸

  中海悲情腰斩

  中海,是2011年陨落最猛的基金公司。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1年12月31日,该公司资产净值规模为123.23亿元,相比2010年末的238.62亿元,减少了115.39亿,降幅达到48.36%,在60家可比基金公司中降幅最大。

  2010年,虽然中海基金(微博)年末在人事上出现巨大变动,但是在规模上却是顺风顺水的一年。得益于年内中海上证50,中海货币A、B,以及中海环保新能源的成功发行,尤其是倚仗中海货币A、B总计近60亿的首募规模到年末依然有超过45亿份的存量,中海2010年在行业规模普遍缩水的前提下,依然逆市增长33.85亿元,规模排名也上升到33位。

  2011年,中海未能延续2010年的好运。前一年的人事动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2011年投资业绩全面下滑的后果。据公开资料显示,继2009年总经理康伟离职后,2010年中海董事长储晓明离职,在同一年离职的高管还包括分管市场的公司副总经理方培池和另一位副总经理顾建国。而在投研体系上,同年欧阳凯、施恒新、杨大力也相继作别中海。这一系列的内部变动加之2011年恶劣的市场环境,使得中海旗下除中海分红增利外,基金业绩排名全面下滑。其中,中海优质成长、中海稳健收益、中海蓝筹配置的业绩排名全部由2010年同类基金前1/2的位置下滑到后1/2;而2010年成立的中海环保新能源也未能跻身同类前1/2的位置,在167只可比基金中排名第99。

  悲催业绩导致的必然结果,自然是投资者用脚投票赎回基金。据Wind统计,除中海货币A外,中海旗下新老基金全面遭遇赎回,且中海货币B赎回份额高达37亿份,最终酿成了2011年中海资产规模缩水近半的悲剧。

  华商、中邮

  业绩垫底惨遭赎回

  中海之外,华商、中邮的规模下降则是由共同原因引起——即业绩垫底。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微博)中心发布的基金主动管理能力综合评价报告显示,中邮基金2011年主动管理能力在6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57,而华商基金(微博)则排名58,在管理规模200亿-400亿元的中型公司中业绩排名位列倒数一、二。

  中邮基金已经是连续第二年名落孙山。按照算数平均的计算口径,2010年,中邮旗下股基平均收益-8.98%,在60家公司中排名第59; 而2011年,中邮旗下股基平均跌幅高达34.16%,在6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7。数据显示,中邮基金2011年资产净值规模缩水156.7亿元,降幅高达38.4%。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微博)评价说:“中邮旗下基金的高仓位策略,虽然在投资风格上具有稳定性,但是在连续两年下跌的市场中,受伤惨重是在所难免。”

  华商业绩的陨落则是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过程。2010年,该公司旗下股基平均收益高达27.7%,在6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而2011年,华商旗下股基净值平均下跌36.58%,在60家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三。数据显示,2011年华商资产规模缩水143.15亿元,降幅高达34.3%。

  江赛春告诉记者:“华商基金的投资风格是侧重选股,原投资总监庄涛和2010年的状元孙建波(微博)都比较擅长中小盘成长股投资;而2011年的市场普跌,且中小盘股调整幅度最大,华商基金的平均仓位也并不轻,因此,华商在2011受伤也比较惨重。”

  链接

  银行系“拼爹”获胜五基金公司规模逆势上涨

  60家可比基金公司的规模变化也并非完全悲剧。数据显示,民生加银、工银瑞信(微博)、浦银安盛、中银基金、新华、万家、建信7家公司在2011年度内,资产管理规模呈现逆市上升态势。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7家公司中,五家都属于银行系基金公司。

  对于上述现象,众禄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徐丽平分析说:“年底是基金公司为排名冲规模的关键时刻,银行系公司规模逆市上涨得益于银行销售渠道的便利性,如工银瑞信保本有‘亲娘’工商银行铺路叫卖,发行目标赫然写着80亿份。再者,货币基金和保本基金弱市受投资者青睐,自然成了基金公司冲规模的主力军。”

  事实也的确如此,除民生加银外,银行系基金2011年决胜的秘诀或多或少受到货币基金四季度冲量的影响。其中,工银瑞信凭借工银瑞信货币四季度份额飙升184.41亿份,资产净值规模排名直接上升了3位,取代富国成为年度十强。而中银基金因中银货币四季度基金份额增加124.38亿份,成为2011年排名跨越最大的基金公司,一举由2010年的第29位跃升到第19位。

  而民生加银的逆市“增肥”,则是得益于2011年内新基金的成功发行。数据显示,民生加银2011年年内发行新基金两只;其中,1月份发行的民生加银内需增长首募11.83亿;而11月份发行的民生加银景气行业首募近32亿。相比2011年市场基金平均仅13.09亿份的首募规模,民生加银背靠“大树”的渠道实力着实不容小觑。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