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投资遇变局 四高管辞职资产出售殆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0 23:16 来源: 经济导报经济导报记者 邵好 青岛报道
数度卷入重组传闻的民生投资(000416),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9日,民生投资宣布包括公司董事长在内的4名高管集体辞职,消息一出,民生投资当日开盘便急速拉升,封至涨停。
尽管当日晚间民生投资就紧急发布澄清公告,称3个月内不会筹划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且大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泛海控股”)及实际控制人卢志强近期未购买股票,高管辞职仅仅是因为“工作调动”,但是市场仍将其重组视为大概率事件。10日,民生投资股价一度冲至涨停,尾盘收于5.57元,继9日强势涨停后,当日涨幅再度高达7.53%。
民生投资高管辞职究竟是何原因?其重组的可能性又有多大?
已成空壳但暂不重组
临近年关,本就繁华的青岛更加喜气洋洋,但是,在位于青岛市南区闽江二路2号的民生投资总部,却颇有些萧索冷清之意,在二层证券部办公室,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杜心强接受了经济导报记者的采访。
“董事长等高管的辞职可能比较突然,但是,我们应深交所的要求及时发布了澄清公告,并向大股东进行了问询,公司暂时没有重组的打算。”杜心强说。
民生投资9日宣布,于6日同时收到董事长马志军、总经理张更生、董事会秘书冯栋、监事会主席余政的辞职报告,4人均因工作调整请辞。辞职后,4人均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这立即被视为民生投资新一轮重组的信号。
“由于仅剩一块运营资产,手中又握有大量现金,民生投资一直被市场视为重组的焦点。”杜心强表示,尽管市场看好,但是从公司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暂时没有重组的迹象。
“公司现在只有青岛国货汇海丽达购物中心有限公司(下称‘汇海丽达’)一处资产,运营情况良好。”杜心强表示,暂时没有迹象表明公司会处置该资产。
导报记者了解到,2011年7月,民生投资以3180万元的价格将持有的青岛国货丽达购物中心有限公司45%股权出售给青岛才高集团,汇海丽达成为该公司惟一的经营资产。对此,市场普遍认为此举或为公司大股东泛海控股实现下属资源证券化做准备。“民生投资现在的壳已经很干净了,资产注入是肯定的,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分析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
民生证券(微博)借壳可能性最大
“4名高管同时辞职是大股东基于公司战略的考虑,可能是在集团内有其他的任职安排。”杜心强说。
导报记者注意到,马志军在担任民生投资董事长之前,曾在泛海控股担任副总经理、投资总监,余政也曾在泛海控股担任要职。
对于是否引入泛海控股旗下资产,杜心强表示,“这属于集团高层决策,上市公司方面不清楚。”
尽管民生投资方面“口风”很紧,但导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泛海控股旗下拥有大量资产,而民生投资恰好可以为其提供一个融资平台,被业内誉为“资本猎手”的卢志强肯定不会放弃这一机会。
2011年12月发布的《2011年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泛海控股资产总额为568.87亿元,负债总额为375.06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93.8亿元。在利润方面,泛海控股2010年度营业总收入为38.41亿元,净利润高达14.16亿元。
在如此庞大的资产中,民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民生证券”)无疑是最有希望借壳民生投资的。资料显示,民生证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2.51亿元,净利润约为3.33亿元。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率都可圈可点,这也是民生投资中小股东最希望看到的。
除民生证券外,泛海控股旗下的其他非上市资产似乎都难担大任。据了解,北京民生典当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营业收入仅为620.45万元。而之前呼声颇高的泛海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虽然2010年利润高达1.48亿元,但其主营业务并不突出,当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81.65万元,同样难符合上市条件。
“重组专业户”
采访过程中,杜心强对导报记者表示,民生投资经历了数次变迁,尤其是在归入“泛海系”之后,更是经常被市场寄予“重组”的预期,可谓风雨波折。
导报记者了解到,民生投资前身为青岛国货,1996年7月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百货零售业。2000年因连续两年亏损戴上“ST”的帽子。同年9月为保壳由华馨投资控股重组,更名为健特生物,主业转为保健品销售。
2008年1月公司改为“华馨实业”,同年10月又更名为民生投资,主业转为股权投资、资产管理、资本经营及相应咨询与服务。2009年4月,上海华馨以其持有的公司1.2亿股限售流通股作价1.46亿元对泛海控股进行增资,使后者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但是,两年多来,擅长资本运作的泛海控股却一直没有对民生投资进行实质的资产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