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理财热 68公司玩转175亿资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14 08:0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 支玉香
全景: 68公司玩转175亿资金 平均年化收益率5%
摘要:去年银根收紧,钱荒四处蔓延,理财产品收益率陡升,上市公司大肆买入理财产品。时至今年,上市公司对于理财产品的青睐有增无减。
关键词:68公司 175亿资金 收益率5%
主题:年化收益
上市公司对于理财产品的青睐近年来愈演愈烈。
去年银根收紧,钱荒四处蔓延,理财产品收益率陡升,上市公司大肆买入理财产品。时至今年,上市公司对于理财产品的青睐有增无减。不少老面孔调整了购买理财产品的上限,而有些新面孔的上市公司乐不知疲地加入理财的队伍。
记者初略统计,已经有6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投资理财产品的公告,合计可购买的理财产品额度为175亿元。
而翻阅往年上市公司公告可以发现,早在2008年,仅有4家上市公司尝鲜购买理财产品,2009年也屈指可数只有5家,2010年增加到了18家。2011年,上市公司试水理财产品的情况猛增,截至12月31日,2011年共有85家公司发布关于利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投资总额高达300亿元,其中除少量信托计划、基金外,绝大部分理财资金的投资标的为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规模达到255.25亿元。
炒钱热度未减
上市公司从去年开始大规模涌入银行理财产品,一年之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投资“副业”收获还算理想,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左右。这吸引着上市公司继续前赴后继加入理财大军。
记者初步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已经有6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理财公告,共涉及金额175亿元,而这部分资金可滚动使用,实际发生金额或更多。
从这些上市公司中可以发现,2010年以来上市的次新公司为35家,占据大半江山,其中以中小上市公司为主。环旭电子则为典型案例,这家上市公司于今年2月20日登陆上交所,彼时首发IPO募资超过8亿元。然而就在上市2个月后,环旭电子宣布使用额度不超过1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进行低风险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投资。
“近两年来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现象比较明显,这笔钱暂时无用武之地,几经周转就拿去做了理财产品。”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热衷于说炒钱的上市公司中,主要分布于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医药三个行业,分别为11家、8家、7家。
家用电器行业出手较为阔绰。美的电器今年一季度末宣布,拟投资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授权年限自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一年以内,这成为一季度上市公司理财计划中最大的一单;小天鹅股也拟拿出不超过15亿元用于理财;九阳股份、万家乐、长青集团等8家家用电器上市公司涉及金额大约55亿元。
医药上市公司也积极参与炒钱造富活动。2月18日,信邦制药率先成为今年首家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医药公司,其购买额度最大为5000万元;3月6日,东阿阿胶投入资金不超过5亿元用于理财;4月11日,康芝药业和誉衡药业不约而同发布了理财公告,前者投资额度为8000万元,后者为2亿元。4月24日,千红药业也加入了理财的队伍,其最大可拿出金额2.5亿元;6月2日,永安药业同样是给出了2.5亿元的理财产品额度;6月30日,海南海药大手笔给出了4亿元的理财额度。上述7家医药公司,共计可最大拿出17.3亿元的额度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除此之外,记者也发现地产公司的身影。虽然目前地产行业仍旧处于调控状态,但是这并不影响地产公司参与理财产品的积极性。万家万好、天伦置业分别预计拿出1亿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金地集团则于7月9日公告披露,截至6月底,公司已在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十四家金融机构购买了人民币理财产品。6月份公司理财产品的实际发生额为78.9亿元人民币,未到
期理财产品余额为16.6亿元人民币,收回理财产品62.3亿元并获得预期收益。
今年参与理财大军的上市公司中,不乏一些熟悉的身影。诸如漫步者、禾欣股份等,这些上市公司在去年就开始试水理财产品,今年则提高投资上限。
漫步者于今年2月21日,将购买理财产品的额度从3亿元提高至4亿元,可以滚动使用。禾欣股份同样于今年2月底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额度从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3月15日,石基信息同样将之前的投资尺度由2亿元调整至5亿元;科大讯飞则试水理财产品不久后的4月6日,也将购买理财产品的额度从6000万提高至1亿元。
平均年化收益率5%
从去年银根收紧之际,不少手握重金的上市公司,另辟蹊径走起了别样的生财之路。上市公司参与的银行理财产品纵横多个时期,短则一个月,长则一年抑或周期更长,不少理财产品已经兑现了收益,那么上市公司热衷炒钱活动,到底收益如何呢?
记者初步统计,近一年来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大多数为低风险产品,其中以保本型理财产品居多,产品主要投资范围是债券、同业存款等,同时也有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国债、央行票据、国开债、进出口债券和农发债等高信用登记金融产品以及债券回购等金融产品,这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平均在5%左右。
从收益率来看,收益率最高的莫过于三峡水利认购5000万的一款信托产品——中航信托·天启189号生命人寿股权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给出的年化收益率高达10.50%。
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兆驰股份则捕获了年化收益率高达8%的理财产品--杭州银行“幸福99”幸福理财机构银行理财计划。
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上市公司高管说,一般约定的收益率均能兑现,即使有误差数字相对较小。
记者在翻阅兆驰股份的公开资料发现,兆驰股份近一年来一共参与16笔理财产品,兆驰股份于去年2月份购买建设银行深圳分行的3款理财产品并未达到预期收益。
这三次理财产品,投资金额共计为5240万元,预计收益为210万元,而实际收益为207万元,实际收益较预计收益少于大约3万元。
从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来看,中国银行旗下的期限可变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中银集富系列;农行的汇利丰、本利丰则均受上市公司热捧。
整体而言,上市公司的投资理财主要集中于银行理财产品,但是也有上市公司尝鲜其他业务。例如今年3月7日,山东墨龙宣布了巨资交易外汇业务的计划,其拟利用公司的银行授信操作NDF业务(差额交割的远期外汇交易业务),该品种业务余额不超过1.8亿美元。
鲁泰A于今年一季度通过了使用自有资金开展衍生品投资的业务,至2013年6月30日,开展远期结售汇、远期外汇买卖、货币掉期等金融衍生交易品种,折算后规模15.62亿美元。
上市公司对于理财产品的青睐近年来愈演愈烈。
去年银根收紧,钱荒四处蔓延,理财产品收益率陡升,上市公司大肆买入理财产品。时至今年,上市公司对于理财产品的青睐有增无减。不少老面孔调整了购买理财产品的上限,而有些新面孔的上市公司乐不知疲地加入理财的队伍。
记者初略统计,已经有6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投资理财产品的公告,合计可购买的理财产品额度为175亿元。
而翻阅往年上市公司公告可以发现,早在2008年,仅有4家上市公司尝鲜购买理财产品,2009年也屈指可数只有5家,2010年增加到了18家。2011年,上市公司试水理财产品的情况猛增,截至12月31日,2011年共有85家公司发布关于利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投资总额高达300亿元,其中除少量信托计划、基金外,绝大部分理财资金的投资标的为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规模达到255.25亿元。
炒钱热度未减
上市公司从去年开始大规模涌入银行理财产品,一年之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投资“副业”收获还算理想,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左右。这吸引着上市公司继续前赴后继加入理财大军。
记者初步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已经有6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理财公告,共涉及金额175亿元,而这部分资金可滚动使用,实际发生金额或更多。
从这些上市公司中可以发现,2010年以来上市的次新公司为35家,占据大半江山,其中以中小上市公司为主。环旭电子则为典型案例,这家上市公司于今年2月20日登陆上交所,彼时首发IPO募资超过8亿元。然而就在上市2个月后,环旭电子宣布使用额度不超过1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进行低风险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投资。
“近两年来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现象比较明显,这笔钱暂时无用武之地,几经周转就拿去做了理财产品。”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热衷于说炒钱的上市公司中,主要分布于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医药三个行业,分别为11家、8家、7家。
家用电器行业出手较为阔绰。美的电器今年一季度末宣布,拟投资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授权年限自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一年以内,这成为一季度上市公司理财计划中最大的一单;小天鹅股也拟拿出不超过15亿元用于理财;九阳股份、万家乐、长青集团等8家家用电器上市公司涉及金额大约55亿元。
医药上市公司也积极参与炒钱造富活动。2月18日,信邦制药率先成为今年首家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医药公司,其购买额度最大为5000万元;3月6日,东阿阿胶投入资金不超过5亿元用于理财;4月11日,康芝药业和誉衡药业不约而同发布了理财公告,前者投资额度为8000万元,后者为2亿元。4月24日,千红药业也加入了理财的队伍,其最大可拿出金额2.5亿元;6月2日,永安药业同样是给出了2.5亿元的理财产品额度;6月30日,海南海药大手笔给出了4亿元的理财额度。上述7家医药公司,共计可最大拿出17.3亿元的额度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除此之外,记者也发现地产公司的身影。虽然目前地产行业仍旧处于调控状态,但是这并不影响地产公司参与理财产品的积极性。万家万好、天伦置业分别预计拿出1亿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金地集团则于7月9日公告披露,截至6月底,公司已在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十四家金融机构购买了人民币理财产品。6月份公司理财产品的实际发生额为78.9亿元人民币,未到
期理财产品余额为16.6亿元人民币,收回理财产品62.3亿元并获得预期收益。
今年参与理财大军的上市公司中,不乏一些熟悉的身影。诸如漫步者、禾欣股份等,这些上市公司在去年就开始试水理财产品,今年则提高投资上限。
漫步者于今年2月21日,将购买理财产品的额度从3亿元提高至4亿元,可以滚动使用。禾欣股份同样于今年2月底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额度从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3月15日,石基信息同样将之前的投资尺度由2亿元调整至5亿元;科大讯飞则试水理财产品不久后的4月6日,也将购买理财产品的额度从6000万提高至1亿元。
平均年化收益率5%
从去年银根收紧之际,不少手握重金的上市公司,另辟蹊径走起了别样的生财之路。上市公司参与的银行理财产品纵横多个时期,短则一个月,长则一年抑或周期更长,不少理财产品已经兑现了收益,那么上市公司热衷炒钱活动,到底收益如何呢?
记者初步统计,近一年来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大多数为低风险产品,其中以保本型理财产品居多,产品主要投资范围是债券、同业存款等,同时也有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国债、央行票据、国开债、进出口债券和农发债等高信用登记金融产品以及债券回购等金融产品,这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平均在5%左右。
从收益率来看,收益率最高的莫过于三峡水利认购5000万的一款信托产品——中航信托·天启189号生命人寿股权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给出的年化收益率高达10.50%。
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兆驰股份则捕获了年化收益率高达8%的理财产品--杭州银行“幸福99”幸福理财机构银行理财计划。
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上市公司高管说,一般约定的收益率均能兑现,即使有误差数字相对较小。
记者在翻阅兆驰股份的公开资料发现,兆驰股份近一年来一共参与16笔理财产品,兆驰股份于去年2月份购买建设银行深圳分行的3款理财产品并未达到预期收益。
这三次理财产品,投资金额共计为5240万元,预计收益为210万元,而实际收益为207万元,实际收益较预计收益少于大约3万元。
从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来看,中国银行旗下的期限可变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中银集富系列;农行的汇利丰、本利丰则均受上市公司热捧。
整体而言,上市公司的投资理财主要集中于银行理财产品,但是也有上市公司尝鲜其他业务。例如今年3月7日,山东墨龙宣布了巨资交易外汇业务的计划,其拟利用公司的银行授信操作NDF业务(差额交割的远期外汇交易业务),该品种业务余额不超过1.8亿美元。
鲁泰A于今年一季度通过了使用自有资金开展衍生品投资的业务,至2013年6月30日,开展远期结售汇、远期外汇买卖、货币掉期等金融衍生交易品种,折算后规模15.62亿美元。
实录: 美的30亿追赶海螺40亿纪录 亚星锚链信托产品本金尚未归还
摘要:在浩浩荡荡的炒钱造富队伍中,上市公司动作各异。有些上市公司频繁露面频繁操作,譬如兆驰股份、漫步者。
关键词:美的 海螺 信托
主题:信托产品
在浩浩荡荡的炒钱造富队伍中,上市公司动作各异。有些上市公司频繁露面频繁操作,譬如兆驰股份、漫步者;也有些上市公司一掷千金出手阔绰,如美的电器拿出30亿购买理财产品;有些上市公司则投资眼光独到,取得不俗的收益率。
购买理财产品随之而来的是尚令人满意的收益,这一收益甚至可以媲美主营业务收入,上市公司不知不觉中加码投入,俨然已经忽视了理财产品的风险。
理财之最:美的30亿追赶海螺40亿纪录
从去年开始大肆进军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上市公司,如今已经获得可圈可点的收益。平均5%的收益率,将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经甩在身后。
兆驰股份购买的杭州银行“幸福99”年化收益率高达8%,这一举成为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之最。
兆驰股份不仅捕获了全场最高收益率,同样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频率最高的上市公司。从2011年开始,兆驰股份的投资就非常活跃。公开资料显示,兆驰股份于2010年6月登陆交易所。随后的7月,兆驰股份就开始其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之旅。
2010年7月12日,兆驰股份的公告显示,购买了其首只银行理财产品——兴业银行开放式保本浮动性理财产品;次年,兆驰股份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6次;今年1月7日,再度出手买入杭州银行旗下的“幸福99”;4月18日,兆驰股份发布公告称计划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总额度为3.25亿元,而截至4月16日,公司拥有自有资金2.04亿元,此次其购买银行理财计划的规模远超过公司自有资金。
不过兆驰股份的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3.25亿元的理财产品并不是一次购买,而是滚动购买。从2010年开始计算,近几年内,兆驰股份已经购买理财产品近乎20次,产品期限从28天到1年不等。
漫步者同样不甘示弱,其投资理财产品追溯至去年6月。2011年6月22日,漫步者董事会通过使用不超过三亿元自有资金投资理财产品的议案,公司已累计10次出手购买短期银行理财产品,产品期限从14天到3个月不等。
今年漫步者继续频繁操作,截至目前已经购买6次银行理财产品。
从绝对投入额来看,去年以来,最为大手笔的莫过于海螺水泥购买40亿元的理财产品。2011年6月15日,海螺水泥宣布将总金额为40亿元的经营资金用于理财,占公司2010年净资产的11.43%。至2012年6月15日,海螺水泥用于理财的40亿元资金已全部收回,获得理财净收益合计约1.55亿元,年化收益率为3.875%。
今年则是美的电器抛出大单,3月10日美的电器发布公告称,拟投资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从相对投入额来看洋河股份屈指可数,今年以来洋河股份先后7次申购理财产品,截至目前,加上之前尚未到期的金额,洋河股份共计持有理财产品37.2亿元,占最近一年经审计净资产的37.54%。
皖新传媒于今年先后三次参与投资理财,而截至目前,公司过去12个月内用于委托理财的自有资金累计为14.04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37.45%。
参与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记者同时发现了ST公司的身影。去年11月9日,ST精伦利用闲置资金6100万元购买光大银行两款理财产品;去年12月,ST精伦就实行了第二批委托理财,再次购买光大理财产品。今年,ST精伦已经先后8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ST精伦由于2008年、2009年接连两年亏损,于2010年被戴上帽子。至201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270.12万元。
2011年8月,ST精伦以1.5亿元的价格转让了所持有的湖北现代同创置业有限公司70%股权,获得收益7000多万元。而ST精伦开始购买理财产品始于去年11月,“不排除ST精伦在获得这部分收入之后,有了多余资金用于投资理财产品。”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
实录:美的30亿追赶海螺40亿记录 亚星锚链信托产品本金尚未归还
风险初露:亚星锚链信托产品本金尚未归还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看起来一举两得,赚得超额利息收入的同时,帮助银行解决了揽储问题。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无风险套利,亚星锚链的信托产品正面临着本金尚未归还的尴尬境界。
4月25日,亚星锚链发布公告称,终止国联信托理财投资,并宣布贷款即日到期立即还本付息,不过截至目前亚星锚链尚未收到归还的本金和逾期利息。
亚星锚链终止此项信托计划的原因是借款人深圳市中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准时支付2012 年一季度的利息。亚星锚链此项信托投资的规模达到2.5亿元,剔除信托费用后,预计年化收益率可达到15%,如中技实业不能及时还本付息,公司将指令国联信托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抵押土地。
然而,该土地抵押物也已经被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于今年2 月16日执行司法查封,查封期两年。
记者采访亚星锚链相关人士后得知,在2012年一季度之前,中技实业每次均按时支付利息,并未出现不正常。
同时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土地抵押物被冻结,但亚星锚链仍旧是第一个受偿人,这块土地价值5亿元以上,目前仍正在处理的过程中,暂未收回本息。
时至今日,不少新上市的公司仍旧在分享着理财盛宴,去年年底上市的永大集团、恒立油缸、八菱科技,今年年初上市的环旭电子也已经加入了购买理财产品的阵营。在上市公司前赴后继过程中,少有意识到存有风险者。
实际投资中,极为个别的上市公司上了“保险锁”。海螺水泥为购买的理财产品买了保险。去年6月14日,海螺水泥发布公告称,公司认购三款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分别为5.85%、8.5%、4.8%,共计40亿元。海螺水泥在购买理财产品同时,中国银行芜湖分行为该理财产品在中银保险进行投保,海螺水泥是被保险人和受益人,上述理财产品到期后,如收益率达不到预期收益率,那么中银保险将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赔偿差额。
变局:新股改革抑制超募 上市公司“炒钱”生变
摘要:环旭电子于今年2月20日登陆上交所,彼时首发IPO募资超过8亿元。
关键词:新股改革超募 上市公司
主题:上市公司
环旭电子于今年2月20日登陆上交所,彼时首发IPO募资超过8亿元。然而就在上市2个月后,环旭电子宣布使用额度不超过1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进行低风险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投资。环旭电子成为“炒钱”阵营中最为年轻的上市公司。
纵观来看,参与银行理财的上市公司中,次新上市公司占据大半江山。上市公司IPO超募已经成为常态,而不少上市公司的超募资金无用武之地,几经周转被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违规使用超募资金的现象并不鲜见,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上市公司首发超募现象将会减少,而对于超募资金使用的监管会更加严格,次新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现象与之也会减少。
今年4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IPO超募现象有所改观。
根据新股发行改革的相关规定,根据预估的发行价格,如预计募集资金超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需要量,发行人需在招股说明书中补充说明超募资金用途及其对公司的影响;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存在资金缺口,发行人需合理确定资金缺口的解决办法,并在招股说明书中补充披露。
证监会下发了《关于新股发行定价相关问题的通知》,强化“25%定价”规则,业内人士解读为首发超募资金过多可能要重新审核。
受IPO政策及市场环境影响,今年4月以来,已经有57家上市公司完成首发,预计募集资金259亿元,而实际募集资金为392亿元,平均而言,每家上市公司超募金额大约为2.33亿元。
而今年新政之前,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为48家,预计募集资金232亿元,实际募集为370亿元,每家上市公司平均超募金额大约为2.88亿元。对比数据可以发现,新政实施以来,新股发行的超募现象有一定收敛。
除此之外,一位资深券商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的新政和市场环境,不会再出现大规模的超募现象,即使存在有一定规模的超募资金,不仅上市公司抑或是保荐机构,都会做好安排,不太可能拿做投资。
不过,过往上市公司屡现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况。上市公司在“圈钱”之际则呼天喊穷,购买理财产品之际出手阔绰。虽然募集资金都有固定用途,但是上市公司会直接挪用甚至耍戏法变相使用募集资金。
去年6月份,深圳惠程公告称,公司间接控股公司吉林高琦违规利用募集资金买入保本理财产品,非法获利超过了100万元。
深圳惠程违规使用的募集资金来自于2010年的非公开发行,彼时募集资金总额达到4.52亿元,用于项目投入,吉林高琦在银行存放了专户金额3.314亿元。此后,吉林高琦于2010年3月25日开始,先后5次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了理财产品。违规买入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共获得利息收入超过100万元,比按照专户存储活期利率计算的可得利息多获利息收入81.23万元。
然而根据《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规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必须由公司、银行、保荐方签订三方存管协议,并开展定期检查,账户较大金额的变动,存管银行必须通知保荐人,以保证专款专用。
深圳惠程公然违规,然而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并不是孤例。2011年4月,圣莱达募集资金专项账户亦被曝违规操作,挪用专项账户募集资金4740万元,由监管层检查发现。2011年上半年,富安娜在没有经过任何报备的情况下,多次运用5.93亿闲散资金购买工行理财产品,获益共计314.3万,后由深圳证监局现场检查发现并整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有些上市公司并未被曝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但是不少上市公司将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随后再使用流动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情况。
海螺水泥是上市公司中购买理财产品最大手笔的,2011年6月,出手40亿元购买三只理财产品。而就在之前一日,海螺水泥刚刚宣布将发行95亿元公司债,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事实上,早在2008年5月,海螺水泥公开增发了2亿股,发行价格为57.38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12.8亿元。手握重金的海螺水泥多次用募集闲置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其中,2010年7月8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使用6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6个月,这笔资金于次年1月5日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而就在刚刚归还的次日,1月6日,海螺水泥再次使用3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11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结余为4.23亿元,其中有3亿元仍旧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在2011年6月,海螺水泥公告称,将40亿经营资金用于理财。
不少市场人士质疑,上市公司在圈钱之后,把募集资金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而再拿闲置的流动资金去认购理财产品。
此外记者发现,2011年3月10日中银绒业通过了将1亿闲置募集资金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使用期限截至10月19日。同年8月23日,中银绒业通过了利用自有资金的闲置空当期进行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投资,,投资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资金可以滚动使用。而这500万元是否来自于上述募集资金补充的1亿元,无从得知。从时间上看,中银绒业有变相使用募集资金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