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套现迫不及待 盘点市场食利八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6 08:15 来源: 华夏时报![MSN财经](http://stimgcn1.s-msn.com/portal/health/content_v2/buffer.jpg)
文/古月
近日,A股连续下跌,盘面一片狼藉,即使如此,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高管套现依然不止。统计显示,截至11月24日收盘,本月共有155家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减持套现649次,其中高管减持471次,累计减持3.59亿股,套现65.41亿元。
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接近2300家,回顾全流通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股份的变化,基本上就是一出没完没了的减持连续剧。毋庸讳言,股市俨然已成某些人的提款机,而其中减持套现最为凶猛的大股东,又大致可归纳为8类,他们就像秃鹫,成为市场里的食利阶层。
第一类食利者,就是所谓的战略投资者。这些打着各种旗号在IPO中重金入股的机构,当年是以“市场稳定器”的身份被监管机构郑重请进来的,但事实证明,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过江龙,在锁定期结束后,凭借各种理由套现。近来套现最凶猛的就是入股四大银行的外资银行,虽然是在H股套现,不过也沉重打压了A股股价。
第二类食利者,就是IPO前投机入股的各类PE。如果说战略投资者还挂着块遮羞布,这些机构简直就是赤裸裸地冲着套现来的,特别是各类券商直投,更是肆无忌惮。奇怪的是,这类明显套利的行为,前段时间居然还被视为金融创新,得到管理层鼓励。
第三类食利者,就是各类代理人。如今,身家过亿的娃娃股东已经不稀奇,这些儿童当然是某些利益群体的代理人,但稀奇的是,某些股东找来找去却始终找不到正主。前些年,中国平安出现个刘芳,后来鲁能股份的大股东险些变成十几个大草原上的放羊娃,至于这类股东究竟有多少,估计只有天知道。
第四类食利者,就是定向增发对象。这两年,定向增发几乎已成为再融资的最主要方式,而那些参与定向增发的个人或机构,几乎无一不是财务投资者。为了完成增发,上市公司、投行几乎是捧着哄着这些有钱的大佬,特别是行情不好时,这些人或机构更成了大爷。为了便于他们套现,不少上市公司甚至不惜调剂报表利润,甚至配合发放假消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第五类食利者,就是疯狂套现的上市公司高管。创业板开板以来,高管套现成了股市一景。只要锁定期一到,上到总经理,中到董秘,下到技术骨干,大家伙不约而同地可着劲减持。至于IPO时的承诺,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套现才是硬道理,哪管股民瓦上霜。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高管减持时机的精准,不是坏消息出台前夜,就是好报表出台之时,其减持技巧之高超被很多人视为鬼斧神工。
第六类食利者,就是挥刀自宫的大股东。相比起一般高管,董事长减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收敛的,但万事都有例外,A股上市公司中连续减持手中股份,最终放弃大股东的地位的也不乏其人。最典型的莫过于ST梅雁原董事长杨钦欢,作为第一大股东梅雁实业的实际控制人,杨老板这些年连续减持,目前手中持股仅剩2.2%,他自己及关联董事也挂冠而去,伴随其连续减持的是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第七类食利者,是资本玩家。这类人入主上市公司,本来就是奔着套现来的,只不过这些人或机构比PE或战略投资者玩得更大、更猛。这类资本玩家A股中甚多,比较典型的是多伦股份的大股东多伦(香港)投资公司。从11月18日-11月24日的一周时间内,香港多伦累计减持多伦股份3248.78万股,占全部股本的9.53%,套现金额近3亿元。近年来,香港多伦实际控制人陈隆基,染指多家A股上市公司,但最终却都巧妙地金蝉脱壳,成功套现而去。
第八类食利者,是不务正业的控股股东。这些年,不少上市公司主业经常变来变去,外界什么时髦,控股股东就跟着起哄。比较典型的是中天城投,这家主业本为房地产开发的上市公司,这些年,先后涉足矿产、锂电、文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说穿了,这类患上主业漂移症的公司,实际上已成为控股股东的一个资本运作平台,主业变化的目的在于二级市场的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