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余斌:“十二五”GDP可能保持在9%左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4 11:10 来源: 新浪财经
“2011中国CEO年会”于2011年9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1中国CEO年会”于2011年9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1中国CEO年会”于2011年9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

  以下为演讲实录:

  余斌:非常高兴参加(第五届)年会,与在座各位交流。整个世界经济处在调整的过程中,那么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一些阶段性的变化,我们企业战略需要做什么调整,我讲以下三个小问题。

  第一点在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以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为特征的高速追赶进程即将结束,在过去的30多年中我们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怎么来的。主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我们始终处在追赶新型国家,高速追赶。我们认为这个进程即将结束,这样情况之下企业微观主体需要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幅度下降,我们从国际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压缩式经济,在完成中国同样的工业化,城市化,国外用了数百年,但是我们把这个任务压缩在20年,30年时间完成,所以中国经济发展,追赶式,压缩式的发展,我国需求结构,这都是中国经济基本的重大变化,所谓需求就是经过过去30年,我们基础设施的空间大幅度下降,北京在过去30年我们改造了很多四合院,胡同,我们改造了四环,五环,接下来我们还要干什么呢。今天劳动力供求发生重大变化,重回十一五时期的高速增长,在2006年到2010年中,我们认为“十二五”我们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增长,它也不能成为追求的目标。我们最大的可能是保持经济9%左右的增长。

  这是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及其排位,除了天津以外,其他全部是我们其他省区,排名第一的是天津,主要是因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相关,那么其他排名靠前的全部是西部地区。排在倒数的无一例外全部是东部省区,首先是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动力逐步的减弱,增长速度逐步的下降,而西部地区,正处在快速的发展当中,所以他们可以实施,从这张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地区增长结构开始出现明显的转换。过去30年,从现在开始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明显下降,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同时这种地区转换,会带来总体回落,中国经济比重很高的地区,经济增长明显下降以后我们依赖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高速增长,不足以实现高速增长。

  当前,对于我们经济结构调整,对于企业经营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尽快适应主体环境,企业的运营机制或增长度都要改变,过去我们企业习惯于10%以上的经济增长,也就是10%以上的经济增长绝大多数的行业和企业都会处于亏损。经济增长显著低于8%,但是在未来8%,9%以上的增长将成为常态。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让绝大多数企业赚钱呢,这是提出的一个挑战。

  第二随着分配结构的调整,工资水平的上升将成为中长期的趋势,我国在低附加值产业,形成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上升,那怎么办呢,依靠高科技人才,依靠技术创新,在中高端产业竞争优势,是企业面临的挑战。这是90年代以来我们所经历的。

  CPI当中的,在90年代以来我们经历的通胀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通胀都是源自食品价值升高。当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所以有人说中国的通胀是均通胀,更准确的说它是食品通胀。非食品价格,在过去通胀过程中,几乎是一条实线,它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涨幅不断提高的同时,明显上升。那么为什么出现这次变化呢,近年来成为制造业工资大幅度上涨。由此带来长三角,珠三角,这种情况出现以后,它向两个方向传导,导致全国制造业。另一个传导就是逐步向服务业,种植业,养殖业,由此带来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

  为什么非食品价格会出现上涨,那就是劳动力成本的普遍上升。这张表列的主要农产品成本的比重,但是它反应的问题对于工业企业同样适用,有媒体报道北京的?我们中国在这么多的农产品的生产中,中国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超过50%。而美国不到7%,什么原因呢,正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所以无论是农产品的生产,都是劳动密集的生产方式。伴随着劳动力转换,当劳动力呈现持续上升以后,无论是农产品的生产,还是工业生产,在生产方式上都面临重大调整。

  所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制造业投资大幅度上升,占30%提高到35%。制造业投资为什么会大幅度上涨呢,我们看到主要是制造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投资的大幅度增长。也主要是资本劳动,另一方面,这种生产方面,这是我要说的第二条。

  第三点我们从中长期来说,美元走上逐渐衰弱道路,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下降。由于没有可替代的国际货币,或者说由于美国占有主导或者是霸权地位。它的稳定性会大幅度的下降,持续面对一个昏暗,或者是不确定的国际金融市场。美欧的发达国家,这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我国正在逐步消退,我们认为相当部分是源自于,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财政赤字压力增加,财政政策实际通胀,债务大幅度增加,发达国家共同面临问题,如何通过增加税收减少开支。它都是紧缩性的强制政策,再度实施宽松,在市场信息繁杂,投资领域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它对经济复苏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市场并不缺少,它缺乏的是信心,和最有增长潜力的,通货膨胀,比如说美国它的核心?它不可能无限制的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重大的结构调整,在过去世界经济史上要走出危机,走上新一轮的扩张,往往需要革命,由此带来新的产业,世界经济才有可能走上新一轮的扩张。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缓慢,市场信心动摇,失去的十年。日本的泡沫经济,几乎是零增长,叫失去的十年,后来又过了十年,日本把它叫做又失去的十年,连续二十年进行衰退,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美欧等发达经济,长期低迷的时候,很显然对外贸增长产生影响。全球市场份额,由于1%0.8%,从自身的比较优势以外,我国出口产品有很强的互补性,所谓互补性发达国家出口的高附加值和低科技含量,劳动密集,随着我国结构的升级,我们也需要在高附加值,来增加我们收入。中国和跨国公司直接面对面的碰撞,抢占国际市场的难度,由于体制的要素价格并不能够反应市场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机制改革之后,并没有在再加上外向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出口成本低估。

  过去中国只要依靠出口快速增长,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我们自身面临的调整,未来中国将会明显下降。“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消费成为拉动中国增长的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收入水平的增加。伴随着中国国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立足于国内市场发展企业,我认为将会和我们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谢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