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假冒公检法设下连环套 16女士被骗150余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17:45 来源: 燕赵都市报

  本报邢台电(通讯员胡三其记者张会武)骗子冒充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或者警察打电话,以受害人的银行卡卷入刑事案件、涉嫌存入赃款为由实施连环诈骗,从10月份至今,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邢台市桥西区已经有16名女性上当被骗,涉案金额高达150余万元。警方提醒,公安、检察、法院人员办案,从立案、传唤、送达、侦查、冻结、扣押、抓捕、审讯等,都有一套严格的司法程序,绝不会通过电话办案,市民不要轻信陌生人打来的电话。

  ■16人被骗150余万元

  11月25日10时许,家住邢台市桥西某社区的赵女士接到一南方口音男子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法院的工作人员,称赵女士卷入一起刑事案件,她的银行卡涉嫌存入赃款,如果想把事情解决,必须把银行卡账户里的钱转入法院指定的“安全账户”,经法院调查确认不是赃款后,法院会把钱转回赵女士的账户。随后,还有自称是江苏盐城公安局的警察打电话确认。赵女士信以为真,就在社区门口的银行分4次给所谓的法院“安全账户”转入31万元,结果被骗。

  同一天,受害人李女士接到一名自称检察院工作人员的电话,称李女士卷入一起洗钱案,银行卡涉嫌存入赃款。李女士一时轻信,将38000元转入骗子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而被骗。

  就在警方通过各种新闻媒介不断进行预警提醒并加快侦破案件的同时,12月11日上午,桥西某社区又有一名群众王某被假冒法院工作人员和警察的骗子以同样的方式骗走38万元。

  据统计,10月份至今短短两个多月,类似电话诈骗受害者仅在邢台桥西多个社区就已达16人,被骗金额高达150余万元。

  ■案件呈现四大特点

  经邢台桥西警方调查梳理,此类案件有如下特点:一是犯罪嫌疑人均系外地人,且系团伙作案,时间大都选择在白天,而受害人均为女性,自我防范意识较低,容易上当受骗。二是犯罪嫌疑人自称法院或检察院工作人员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后,又冒充警察,以受害人银行卡卷入刑事案和存入赃款为由,通过电话遥控实施连环诈骗。三是尽管犯罪嫌疑人在外地,却掌握着邢台及周边区县的群众电信资料和家庭经济状况,所以使得诈骗屡屡得手。四是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是网络电话以及多张异地银行卡,警方调查取证需要大量时间,而且异常艰难,一旦被骗,造成的损失很难及时追回。

  ■“电话办案”莫相信

  邢台桥西警方提醒广大群众,特别是女性朋友,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公安、检察、法院人员办案时,从立案、传唤、送达、侦查、冻结、扣押、抓捕、审讯等,都有一套严格的司法程序,绝不会通过电话办案,请不要轻信陌生人打来的电话,特别是有人自称法院、检察院工作人员或者警察要求转钱时,不管是真是假,都一定要冷静,要及时通过当地派出所或刑警队进行核实,要捂紧自己的钱财和银行卡,以免被骗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一旦被骗,要保留好电话通话记录、银行转账收据等相关证据,及时报警寻求警方帮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