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汽车三包8年难产 投诉已成重灾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6 07:14 来源: 重庆商报
cfp 图 cfp 图

  汽车“三包”8年“难产” 要拖多久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激增,全国已超1亿辆大关。汽车飞入平常百姓家的同时,有关汽车消费中的投诉、维权却与日俱增,成为消费投诉新的“重灾区”。

  由于国内缺乏关于汽车产品退、换的法规,消费者实际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买车容易修车烦,退换难于上青天”的局面一直没改变。高速发展的市场与滞后的消费维权保障,已成为我国发展汽车社会中不可回避的突出矛盾。酝酿近8年的汽车“三包”规定,“千呼万唤”能否“始出来”?

  “三包”8年“难产”

  汽车投诉已成“重灾区”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1年受理投诉情况,汽车产品投诉量超1.68万起,创出新高。年增速超过19%,成为投诉量同比上升最高的领域,而且涉及质量安全的投诉超过54%。

  从各地消费者保护组织的信息来看,汽车都高居投诉榜前列。上海消保委透露,今年仅前两个月,汽车投诉同比增长超30%再创新高,成为不折不扣的投诉“重灾区”。

  汽车产品投诉率高,消费纠纷处置难,“无法可依”是重要因素。而关键问题直接指向多年“难产”的汽车“三包”。

  其实早在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开始启动汽车“三包”的立法工作,然而消费者多年的热切期盼下,始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上海消保委汽车专业办公室负责人何永华说,汽车“三包”规定中最大的难点就是“故障举证”,也是长期争议点。他说:“汽车产品销售后,产权是消费者的,使用、保管都在消费者手里,出故障后,消费者认定是产品质量问题,厂商往往推说是不当使用引起。但消费者始终处于弱势,实际上举证很难。”

  比“举证难”更麻烦的是“鉴定难”,也是目前汽车“三包”各方争论的一大焦点。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下,最佳解决办法是请权威第三方机构鉴定、仲裁,但国内不但高水平的专业检测机构少,而且汽车检测费用相当高,谁该承担这笔昂贵费用也是难题。

  从去年下半年起,国内汽车“三包”规定的制定工作提速:去年10月召开立法听证会,到今年再次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让消费者看到了希望。

  “立法首先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又要兼顾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表示,一方面,目前全国私人轿车拥有量已超过4000万辆,直接涉及消费者上亿人;另一方面,汽车行业又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出了问题谁说了算

  汽车“三包”最纠结的难题

  虽然汽车“三包”未出,但近期出现的国内“换车”胜诉第一案,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2009年11月,江苏宜兴市民任某花21万余元购买汽车一辆,此后近两年间,该车变速箱频发故障,先后三次返厂更换。后任某提起诉讼。今年2月,江苏宜兴市人民法院最终判决任某胜诉,这是目前我国判决4S店整车更换的首起案例。

  “近三年国内新增机动车超过5000万辆,在这种超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如此巨大的保有规模下,只有一名汽车消费者实现了问题车辆更换新车,凸显了我们汽车社会的不成熟。”汽车专家贾新光说。

  “出了问题谁说了算,是汽车‘三包’最纠结的难题,缺乏‘一锤定音’的权威机构和科学检测方法。”汽车业内专家钟师分析,深层次而言,“三包”出不来,仍是各方利益博弈所致。

  汽车“三包”涉及消费者、经销商、维修商、生产商各方,利益关系复杂。对汽车厂商而言,“三包”推出会让产品、运营成本提高,尤其是缺乏核心技术的国内汽车厂商。

  一位国内车企负责人坦言:“一些起初15万元的车型,一年后就在市场冲击下不得不退回10万元之内,这种极薄的利润,很难抵御‘三包’可能带来的成本冲击。”

  用车市场信息联系会秘书长饶达说,一方面,车厂对汽车保修的成本尽量压低,导致修车商觉得这是效益不大的“鸡肋”,“三包”可能减少其盈利;另一方面,据目前“三包”征求意见稿,汽车如果出现问题先找经销商修理,到达规定次数仍修不好就可退、换,但如果由于经销商维修水平不足导致没修好,生产厂商就不愿承担责任,经销商就要承担全部损失,这对经销商冲击很大。

  回应民意“必答题”

  汽车维权不能“拖下去”

  “汽车维权领域的空白,是发展汽车极大的软肋和短板。”钟师指出,汽车消费环境不能与汽车消费增长适应,这些矛盾不可能无止境“拖下去”,必须下决心解决。

  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蒋峻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和生产地,国内汽车消费者激增使汽车“三包”成为汽车行业真正做大做强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将有利于规范行业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任何法规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才出台。”饶达说,“如果死抠细节,只会久拖不决,即使在美国,施行了多年的‘柠檬法’,也存在一些诸如鉴定、举证之类的困境,但丝毫不影响其发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

  专家指出,汽车“三包”立法,可以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相关经验,如美国“柠檬法”、韩国“缺陷物保修责任法”、日本“产品责任法”等,都对缺陷汽车产品退、换做出相关规定,不仅未对其汽车行业造成冲击,而且对本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品牌质量形象,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贾新光说,汽车“三包”是回应民意的“必答题”,不能再拖或是绕着走。可以借鉴国内汽车召回相关规定的升级方式,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如果世界汽车第一大国,屡屡出现买到缺陷产品而维权无门,只能靠‘老牛拉宝马’、‘铁锤砸大奔’式的极端维权,不仅是行业的尴尬,也是数以亿计的中国汽车消费者不能接受的。”据新华社

  汽车“三包”历程

  2004年12月 首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07年3月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副司长王立昕透露,汽车“三包”规定的意见征求工作已接近尾声。

  2011年9月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再次征求意见。

  2011年10月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立法听证会召开。

  2012年1月16日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二稿”)又一次向全社会征求意见,2月10日结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