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东产业升级路线图:产业劳动力双转移入内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4 02:45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龙飞

  4年前,刚到广东赴任的省委书记汪洋在一次调研中,走进清远山区一户农家泥砖房里。看见一张木桌,一个暖水瓶,几个矮木凳,家徒四壁,主人满身补丁。汪洋一言不发,转身离去。在回程中沉默许久,随后让助手拿着一笔钱交给了户主。“估计他完全没心理准备,从没想到广东居然有这么穷的地方。”随行人员这样猜想。

  怎样发展,为谁发展,广东尝试着解决这一带有哲学意味的难题。于是有了“幸福广东”的出台。“幸福广东是目的,转型升级是手段。”汪洋如是道。

  “土地告急、资源短缺”,“区域失衡、结构落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广东开出的药方是“双转移”与产业升级。

  4年过去了,这一曾被学者评价为“扰企”的措施,究竟把广东带向了何方?

  双转移

  “2009年是最艰难的时候,那时候销售渠道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资金。”金欧化工董事长陈继平表示,2008年金融风暴发生后,他们就把目标瞄准了国内市场,同时把公司搬到了韶关南雄市。

  从2008年开始,广东先后成立了3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按照汪洋的设计,其中的10大重点园区就是广东“双转移”的载体与平台。为了让企业从珠三角转移到这些山区产业园内,广东可谓大手笔。

  “无利不起早”,陈继平告诉记者。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进入山区反而解决了金融上的难题。就在金欧化工急需资金建立渠道时,他却借南雄产业园区的融资平台,融资近千万元,解决了部分资金难题。

  “化工难免有污染,如果我们不搬迁,企业原所在地就会向我们征收大额污染清理费。”陈继平告诉记者,当时搬迁工厂的初衷多少有些无奈。而让他下定决心搬入南雄的动力还是因为土地价格的便宜。

  “100元一亩的土地,让我可以建一座想都不敢想的大厂。”陈继平言道。而据南雄精细化工产业转移园管委会主任何天山介绍,最低的时候园区土地是50元/亩,甚至还可以返还税款抵地价。正是在这种甩卖式优惠的吸引下,让园区迎来了第一批企业。

  “投资500万元以下5天内办完所有手续,投资500万元以上7天办完手续。”何天山介绍,现在园区已经成为广东最大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入园的企业已经达到99家,总投资已超过49亿元。

  与南雄精细化工产业园区一样,广东其他产业转移园也开始逐渐显示成效。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广东全省3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引进项目3118个,投资额7386.3亿元。园区实现产值2690.5亿元、创税112.0亿元,分别增长82.5%和44.1%。3年间,35个产业转移园区涌进了7000亿元的投资,园区的产值、税收连年翻番。“双转移”的结果显而易见,此前一直在不断拉大的珠三角与东西北山区之间的区域差异系数,出现了历史性的收紧:从2007年的0.721到2010年的 0.633。

  产业转移后,转出地会否出现“产业空心化”,对此学者一直抱有怀疑。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曾透露,在危机中推动转型,广东曾做好牺牲速度提高质量的准备,但结果却令人惊喜。

  近3年珠三角九市企业数量年均增长7.9%。转出近6000家企业后,引进来的1.87万多家企业中,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占了55%。经济结构悄然发生深刻变化。3年来,现代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占GDP比重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

  佛山是“双转移”中的转出区域,据政府内部数据,近几年佛山有超过500个企业转移到清远、云浮两个转移园区。这些企业包括铝型材、机械、家电等佛山传统优势产业,如果再加上陶瓷、制衣等迁入其他地区的传统行业,专家测算保守估计有超千亿元的产业离开了佛山。

  据统计,这几年实施“双转移”后,佛山可供开发的存量土地中,就多了20多万亩的旧厂房、旧村居、旧城镇。土地瓶颈的突破让佛山吸引大项目的能力大增,2011年12月1日,一汽大众宣布在佛山正式成立分公司。

  除了汽车产业,佛山瞄准的还包括高新技术产业。2011年11月,彩虹集团投资49.6亿元的二期4.5带AM-OLED生产线(下一代显示技术)已经建成试产。

  “这么庞大的运作,土地就是基础。”佛山政府人士表示,而广东省实施的“双转移”政策正好给佛山提供了一大机遇。

  2011年11月初,广东省发改委公布“广东省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汇总表”,2011年广东安排的重点项目高达280项,总投资达3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00亿元,其中现代产业工程就高达95项,占了总投资的43%。产业转移盘活土地,重大项目带动转型升级,这就是广东的思路。

  外转内

  “很艰难,但2011年应该还有一定增长。”伟合化工董事长刘维汉看着2011年11月的销售业绩表对记者说,“如果还是按以前的模式走,估计2011年就有5条生产线停产”。2007年以前伟合化工是纯粹的出口外贸型企业,开了10年的公司,刘维汉就几乎没接触过国内的经销商。2007年以前企业99%都是出口外单。2008年忽然而至的金融风暴吹得刘维汉找不到前路,不得不转身面对国内客户。

  但2008年的金融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2009年出口形势有所恢复。“我们当时的选择是继续加大内销投入,加快转型。”刘维汉表示。让老刘做出这样选择的不仅有企业自身的考虑,还有政府指挥棒的指向作用,“我们觉得是大势所趋。”其言道。

  彼时,面临类似情况的不仅仅是伟合,对外依存度极高的广东经济有着类似的困局。2008年前9个月,广东就有近5万多家企业倒闭,当中出口企业占了多数。但广东并没有就此出现更多直接鼓励出口的政策,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回忆说:“从2008年5月提出转型措施,到8月份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是‘保增长’为先还是‘调结构’为先,是有过争论的。广东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就是要把调结构放在第一位。经济好的时候不愿意调,经济不好的时候不能调,那就永远没有调整的时候”。

  从无到有,伟合化工2010年有20%的销售来自国内,“2011年大约接近40%,2012年就可能超6成。”刘维汉表示,国内份额的快速扩大,部分原因是国内市场经过近3年培育,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出口订单的萎缩。

  “2011年下半年开始,整个化工行业的出口订单都是小额短单。”刘维汉表示。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攀升,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英美开始抬高贸易壁垒。资料显示,2011年下半年开始,不仅欧美日等主要出口市场在产品标准、技术法规、技术认证等方面设置了大量的技术壁垒,就连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护主义也越发严重。这使得化工行业的出口受到严重抑制。

  “有些专做外贸的同行不得不把生产线停了。”刘维汉透露,虽然伟合利润不高,但整体情况相对而言就好得多,“起码总体销量依旧在扩大,生产线依旧开足马力”。

  同样的情况在广东其他行业也有体现,数据显示,2011年1~9月,广东省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内销额达9505.8亿元,增长17.3%。另一方面,广东的外贸依存度也从2007年的155%,回落到100%左右,减少了三分之一。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