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手术风险争议发酵 爱尔眼科公告澄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08:00 来源: 南方日报2月14日晚,网上风传,因认为雷射近视矫正手术在实施后的十至二十年陆续出现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健康,台北医科大学知名眼科医生兼最早引进此技术的蔡瑞芳教授宣布将停做该手术。
受此影响,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爱尔眼科股价下跌2.49%,报收22.74元。而昨日,爱尔眼科尽管就此发布澄清公告,股价仍再度下跌,截至收盘跌1.36%,报22.43元。
首日跌幅位居两市第一
据了解,由于准分子手术占爱尔眼科总收入的43.90%,是其拳头产品,并且毛利率高达71%,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因此手术风险引发关注后,作为A股眼科医学惟一的上市公司,爱尔眼科股价也遭遇连续两日放量下跌,在大盘创下近日新高的情况下逆势下跌,首日跌幅更惨居两市第一。
昨日,深交所网站挂出爱尔眼科的“澄清公告”。公告称,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即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一种相当安全、成熟的手术。即使是像美国这种对于治疗手术十分严谨的国家,每年也有近百万人接受该项手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都不禁止该项手术。
公告同时表示,至于有极个别手术失败患者出现并发症可能是病人本身有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等问题。爱尔眼科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完成了55万只眼的此类手术,术后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的比率远低于国内外标准。同时,这份澄清公告也道出了眼科医疗风险。
爱尔眼科的两位高管向媒体表示,爱尔眼科所使用的药品及医疗设备均经过了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官方机构的严格认证。有消费者质疑激光手术的安全,他们表示根据美国FDA数据,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成功率极高,现有技术成熟、安全,术后即可视物,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同时也表示医疗行业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公司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来防范医疗风险,出现医疗纠纷公司会依法解决。
而面对股价下跌,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则表示,股价的涨跌是市场行为,目前公司运营一切正常。陈邦称,全球每年1000万人施用激光矫正手术,中国该数字为100万,出现几百例的并发症案例属于正常范围,这与手术质量有关。
“蔡瑞芬的决定仅代表其个人观点,目前并没有科学证据的支撑。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机构停止这个手术,我们也没有停止这个手术。”陈邦称,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手术后老了有后遗症。但手术后,更方便更漂亮是有目共睹的。
负面消息对行业影响巨大
权威资料显示,常见的准分子激光治疗手术分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飞秒激光LASIK”三类。其中,此次爆出的标准LASIK,通常使用显微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应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基质床切削,在屈光矫正手术中应用最广;飞秒激光LASIK则是使用飞秒激光而非显微角膜板层刀来制作角膜瓣,相比标准LASIK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
截至去年底,标准LASIK在一线城市平均价位为7000-8000元,二线及地市级城市平均价位为6000-7000元。由于准分子激光矫正手术业务利润较高,市场空间也很大,而且技术和方案设计相对成熟,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
目前,国内公立医院眼科及专科眼科医院提供的眼科诊疗服务主要包括近视治疗、白内障治疗、屈光不正治疗、眼前段手术(青光眼治疗手术等)、眼后段手术(糖尿病眼底病变治疗手术等)、老花眼治疗以及相关眼科检测、验光配镜,以及药品销售等。
而据统计,我国4.3亿近视患者的治疗矫正市场空间在1000亿元以上,白内障和青光眼治疗的市场空间也都在200亿元左右,常见的眼科疾病诊疗市场的开发程度较低,很多潜在客户有待开发。
仅以中国4.3亿近视患者而言,配镜矫正的平均治疗/防治费用约在200-300元,而手术治疗则需要6000-8000元,保守假设仅有1%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这一细分市场也达到258-344亿元。
庞大的潜在市场使得眼科诊疗现实市场容量持续高速扩增。据统计,2005-2009年间,全国眼科医院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24%。此外,近5年中国眼镜产业年均增幅也达到了17%。
国都证券的研报统计,2011年上半年,爱尔眼科每例准分子手术平均单价为8068.42元,较2006年4204.44元/例增长了近一倍。而随着费用更高的飞秒激光手术占比提高,其业绩还可能进一步上升。
据中银国际的研报显示,目前,我国能够提供准分子激光矫正手术的医疗服务机构有数百家,预计的全行业手术量增速约为10%-15%。假如消费者对这一手术的需求出现下降,无论对爱尔眼科,还是整个行业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