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垃圾堆里刨出真金白银:深藏不露的京郊废品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1 10:50 来源: 天津网-每日新报

  破烂院子建起自家车库 灰头土脸却是百万富翁

  在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京郊远近闻名的废品集散地,数万人都在靠自己的双手在废品堆里讨生活,其中,从“破烂王”成功变成老板的绝不是少数派,百万富翁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闻,千万富翁才是津津乐道的话题,“破烂王”也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贬义词。

  曾经囤积着半个城市垃圾的废品集散地,如今已变成名副其实的露天大工地,有着“废城”之称的废品村,也面临随着城市发展渐行渐远的命运,过去的四环外,现在的五环外,将来的六环外,似乎永远也不会消亡。因为有城市,就会有垃圾。

  来到北京最大的天通苑小区,也就离着“废城”不远了。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一边是高楼林立的新型社区,一边是废品成山的京郊村落,双方都安安稳稳地走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中,仿佛是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一个焦点。

  从立水桥地铁站出发,乘坐公交车,短短两三站,眼前已经是恍如隔世。

  公交车终于驶进终点站,“废城”中心——东小口村。尽管这里也在大搞拆迁,但是废品买卖依然繁荣,堆积如山的城市垃圾,如同是“废城”地标,钢材、铝材、木材、废纸、塑料瓶、泡沫塑料……五花八门地堆在面前。

  每个废品收购点都有自己的一堆事儿,对待记者的态度基本上都是,拍照随便,问题免谈。“哪有时间啊?手里的活儿太多,你就随便拍照吧,又不是犯法的事,没关系的。”类似的回答比比皆是,根本不给人插嘴的机会。

  在“废城”里,跑的是河南的大客小巴,尝的是河南的大菜小吃,到处都是河南人,到处都是河南话。一位正在等车的“破烂王”告诉记者:“在这里做废品生意的,基本上都是河南人,90%来自信阳市,其中的90%又来自固始县。”当然,这还只是一个虚数,实际的数字比90%还要高一些,也就是说,“废城”里基本上都是河南固始人,难怪这里的饭馆叫“固始人家”,这里的长途汽车每天往返固始。

  当记者询问关于百万富翁的传闻时,一位等车的“破烂王”一下子来了精神,“百万富翁根本就不算啥,那就不能算个钱儿,千万富翁都有不少了。”这位“破烂王”告诉记者,“你看看这些废品收购点,哪家收铁的家里不是摆着几十吨的货?哪家收纸的院里不是堆得比山还高?你再看看那些光鲜的大老板,不少人都开上高级轿车了,买辆本田也就是个代步工具,开上奔驰也不是啥新鲜事儿!”

  诚然,在“废城”里永远不缺少财富的故事,其中既有以小博大的奇迹,也有无意捡漏儿的精彩,废品也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垃圾,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商品,看看村中跑进跑出的汽车,一切玄机便一目了然。

  废品堆里的高级轿车 

  在废品村里,你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一种强烈的反差,交通工具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走在村口,看到最多的两种交通工具分别是三轮车和小轿车,从样式到价格,都反衬出“破烂王”的不同档次。

  三轮车是无数“破烂王”的入门级工具,走街串户如果少了三轮车可是不行。这些三轮车都有一个特点,满载进村,空车出村,不同的垃圾被分到不同的院子里,然后再等待进一步的分拣。

  小轿车就完全是身份的象征了,尽管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轿车,更不愿意多谈自己究竟挣了多少钱,但是跑进跑出的小轿车已经说明了一切。按照数量分别是丰田、本田、尼桑、现代、雪铁龙、雪佛兰、奔驰……当然,这还仅仅是目测的结果。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堆满垃圾的院子里都修了车库,停着的汽车多是黑色的商务车,“女人和孩子主要是分拣垃圾,而我们男子则是联系业务和装卸运输。”一位丰田车主告诉记者,他的爱车非常干净,显然是爱护有加,“去北京跑业务,必须要买一辆好车充充门面,要不灰头土脸的怎么谈生意?”

  垃圾山里的捡漏儿故事 

  千万别小看废品,其中也有捡漏儿故事,随手一捡就值好几万的故事已不是新闻。当然,你还要有眼光,否则好东西就摆在你面前,你也不一定能看得出来。

  “现在,全民都在搞收藏,收废品的也得有眼光,否则就算是遇到好东西,也是当破烂买,再当破烂卖。”一位颇有经验的“破烂王”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属于废品的终端,不少好东西都被跑街收废品的留下了,所以我们这里的好东西已然不多了,但是即便不多,也还是有漏儿可捡。”

  捡漏儿也有学问,一比学问,二比心态。“哪有那么多的漏儿啊,都是不小心碰上的。可是,只要是碰上了,就不能再让它跑了。”这位“破烂王”说,“总体来说,金属类和塑料类的废品是可以忽略的,基本上都是货真价实的破烂,它们是废品中的好商品,但是绝不可能是好藏品,无漏儿可捡。”

  “木料还可以看看,但是也不算是重点。”这位“破烂王”说,木料主要是看重量,有分量的东西八成就是好东西,“有一次,我捡了一个相框,刷着一层大红漆,至少是民国时的老东西,一掂觉得还不轻,于是我就留下来了,把红漆擦下来,再找个明白人瞅瞅,原来是花梨木的。”

  但是,木料里能捡的漏儿太少了,“基本上没有成件的家具,即便有也被人留下了。”要说最大的漏儿还是藏在废纸里面,“名人的字画、正版的猴票,都是在书里夹着的,你说能值多少钱?我们这里还捡到过皇上的圣旨呢,据说是清朝末年的,当时卖给了荣宝斋,卖了60万块钱,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了。”

  圣旨毕竟是个稀罕物,那么还有什么好东西呢?这位“破烂王”的藏品就是一类,“我主要收藏文革时期的书籍和各个版本的人民币,其实也都是在书里面夹着的,品相自然是很好了。”他收藏的人民币中,就有号称“币王”的藏品,“‘背绿’和‘枣红’就是我无意中从旧书里翻出来的,这么好的东西,也都当废品卖了。”

  “枣红壹角”券于1960年印刷,是1962年4月20日公开发行的首枚三版纸币票券,因该券颜色为枣红色,故俗称“枣红壹角”。从1971年11月20日起,银行就开始只收不付,该券成为三版纸币中提前退出流通领域的券种之一。

  “背绿壹角”券于1962年印刷,其正面为深棕色,背面却有部分颜色为墨绿色,故被称之为“背绿壹角”。当年“背绿壹角”发行不久,人们就发现它的背面颜色与三版纸币墨绿色贰角券颜色相似,在流通使用中容易混淆出错。于是,人民银行就于1967年12月15日调整了该券背面颜色,即改墨绿色为棕色后重新发行,也就是目前人们常见的普通的三版纸币壹角券,在棕色壹角券发行的同时,银行对“背绿壹角”也采取了只收不付的措施,“背绿壹角”和“枣红壹角”一样,也成了提前退出流通领域的券种,由此就形成了这两种票券存世量稀少的局面,特别是“背绿水印”壹角券更是十分珍稀,被誉为三版纸币“币王”。

  当然,随着收藏热的持续升温,好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了,这位“破烂王”也坦言:“现在,能够翻出好藏品的概率就跟捡到‘狗头金’一样。千万别指着这个发财,完全就是为了收藏,虽然好东西少了,但是肯定还会有。你看看这些成山的废纸,这可是半个北京城的垃圾呢。”文/摄 新报记者 王搏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