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6条实施细则上半年有望出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6 15:06 来源: 燕赵都市报民营经济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本报特派记者 袁伟华
2012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已经成为参加本次两会代表委员的共识之一,而今年话题更多围绕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正是在这一语境下将这一提出多年但一直收效甚微的问题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今,非公经济、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已经被视为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新 36条”实施已近两年,然而民间资本在重要领域的扩展依然“成效甚微”。今年两会之后,“春天”是否能到来呢?
企业脸谱
缺钱缺平台,非公经济发展门槛不少
来自承德的一家工业废渣处理企业,如今最缺的还是资金。企业负责人杨先生去年年底特意到石家庄,跑了一个月,意在申请一项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资金,虽然每年只有几万元,但对于缓解企业运转资金压力还是有很大帮助。
而对于来自廊坊的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于先生来说,资金反倒不是问题,“关键的问题是,这些钱能投到什么地方去。”于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廊坊中小企业众多,当地小额贷款公司和小额担保公司比较多,与他相熟的民营企业家们,在去年民间借贷兴起时,纷纷将钱投向了民间借贷市场。“不过这个行当风险比较大,我并不想掺和进去。”于先生说,此前国家出台的非公经济36条里,一直都在鼓励民间资本向铁路、金融、能源和市政公用实业等领域,“如果能够有一种民间小型的金融机构,让我们投资进去,既能给我们找到投资平台,还能为解决中小企业借贷难问题,关键的是,可以使民间借贷从地下走到地上。”
政策现状
鼓励非公经济政策急需出台细则
早在2005年我国就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2010年国务院又出台了“新36条”。“新36条”主要针对民间投资,在扩大市场准入、推动转型升级、参与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政策措施。两年时间过去了,截至目前,各分管行业的部委还没有全部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
全国政协委员、大朗弘业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宋佳城说,对于非公有经济的支持,政策设计已经非常好了,关键是落实太慢。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同时也是“新36条”的起草人之一,此前在“民间投资36条一周年回顾与展望”论坛上披露,从实施一年的事实看,“工作进展不平衡,特别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铁路、金融、能源、市政公用事业等相对较慢。”
罗国三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仅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11个省份正式发布了“新36条”实施细则,且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但罗国三补充说,其他省份有的正抓紧制定,有的已经在走程序,很快也会颁布实施。
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室转发了发改委、卫生部牵头起草的关于《经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通知》,这是国务院部门出台的第一份落实“新36条”的实施细则。而在民营企业迫切想参与进来的石油等重要矿产勘探开发、城市重大公共工程建设,银行保险等金融等领域,至今尚无实际动作。
两会信号
两会后落实政策将密集出台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召集45个相关部门举行贯彻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工作会议,要求各部门制定时间倒排表,抓紧制定细则,确保6月底前按时完成任务。发改委主任张平会上指出,“新36条”贯彻落实工作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此前,温家宝总理在听取社会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时,指出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实施细则制定出来”。
而在3月5日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告诉本报记者,由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提交的今年一号提案,也将目光聚焦在了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上。
在这份名为《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形成过程中,提交提案三方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实体中小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成本叠加攀升、过度垄断让民企生存艰难;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反差巨大,由此导致“避实就虚”赚快钱等扭曲现象。
一号提案建议,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拓展,特别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
该提案同时呼吁,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能源、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并建议引导国企调整产业布局,把一般性竞争行业的发展空间尽量留给民间投资主体,防范国企过度扩张对民营中小企业形成“挤出”效应。
据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各部门都在抓紧制定落实,预计在今年全国两会之后,各部门的落实政策将会密集出台。
现场热议
民营企业需打破“各种门”
据了解,国务院有关部门前阶段对民间投资的困难和障碍进行了专门调研,归纳出阻碍民间投资发展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行业准入存在不少障碍。特别是在一些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仍然存在着制约民间投资进入的“玻璃门”或“弹簧门”问题。二是融资难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银行信贷更多投向大项目和大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显突出。三是民间投资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转型升级步伐需要加快、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民间投资的管理水平有待整体提升。四是民间投资的政策环境需要不断改进,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宋佳城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特别提出了关于民营企业形象的树立问题。他认为,由于中国民营企业数量众多,发展过程中难免良莠不齐,而不少民营企业的形象经过大众传播之后并不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
宋佳城建议,一方面,民营企业应该避免过分追逐短期利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社会各界应该给民营企业发展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左宗申的观点与宋佳城相近,他认为,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突破四大障碍,首当其冲的就是认识性障碍。左宗申认为,民营经济作为非公经济的主体,其定位已由“体制外”转入“体制内”,国家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但政府相关部门实际工作中国思想解放不够,引导过细、约束过多,而鼓励不足、支持乏力。部分民企满足于小富即安,抱着守摊子思想等待观望,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变化缺乏积极应对,对于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的激烈竞争有畏难情绪。
宋佳城委员建议,要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平等对待,在产业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一视同仁。例如改革金融体制,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河北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春天
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重点是要找到支持国有大中企业和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武四海表示,在河北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过程中,分析河北省情,一方面还要依靠国有大中企业在竞争力上的优势,为河北在国内和国际经济舞台上争取亮点。而另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贡献GDP和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民营经济的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的活跃度和生命力,大力扶持非公经济的发展,为河北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势在必行。
宋佳城委员目前的业务重点已经主要集中在深圳,此前在秦皇岛的多年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河北的可贵之处在于,已经意识到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不足,正在奋力追赶。”宋佳城表示,河北沿海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将会给河北民营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自己将来不排除再度返回河北的可能。“未来对于非公经济支持的政策突破,有可能不仅是一点点,更有可能是一种全面的突破。”王玉锁委员对非公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抱乐观态度,他也认为,河北沿海以及环京津两大优势,有望给河北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