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31日 13:31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记者余行李鑫摄影吴小川
●省质监局: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出厂时都合格的,都被经销商改装提速
●市民黄女士:“电马儿”事故高发,与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有关,与电动车快慢无关
●经销商:销量比几年前下降了八九成,如“逗硬”执行,我们都要关门
近日,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要求整改电动自行车产业,限期淘汰在用“超标车”。
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1999年颁布实施的相关标准,最高时速大于20公里、整车重量大于40公斤的电动车均将禁止上路。
而据不完全统计,成都是与江浙、天津并列的三大电动自行车产地之一,全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就达300万台。
昨日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几乎90%的“电马儿”车速、重量都超标,按照文件精神,属于应淘汰范围。成都300万电动自行车,是去是留?我省42家生产厂家出路何在?对此,记者展开调查。
市场现状
“电马儿
”街生意冷清
成都市锦江区经华南路,被称为“电马儿”一条街,有十余家电动自行车经营店。自2003年非典之后,电动自行车逐渐在成都流行。当地也形成了以玫瑰之约、都市风等几个大型品牌经营店为主的电动自行车商圈。
但与昔日生意红火相比,昨日下午,整个经华南路的店铺生意都十分冷清。走访了多家经销店后,华西都市报记者发现,几乎没有一辆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在标准以内。仪表盘上,只有快挡、中挡、慢挡三个挡位。随手抬一下各种摩托车一样的“电马儿”,重量也不止40公斤。
“就算是山地自行车,稍微猛蹬一脚,时速也会超过20公里。”当地一名经营者告诉记者,1999年实行的强制性老国标,根本没有操作性。“行驶速度,电池续航能力从来都是消费者购车参考的重要标准,几乎90%的电动自行车都进行了提速。”
市民热议方便但的确不安全
满街跑的电动自行车,给成都市民带来出行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它的去留,成为当前热议的话题。
“汽车买不起,公交车太挤,自行车又累,我还是觉得电瓶车方便。”昨日下午,在东门大桥旁推着“电马儿”等红灯的市民黄女士说,她认为取缔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不合理。她认为,“电马儿”事故高发,与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有关,与电动车快慢无关。
但交通协管员张先生支持限制“电马儿”。他表示自己一天站街头,看到了太多电瓶车引起的事故。“那东西是肉包铁,有的人骑起‘飞叉叉’地跑,太吓人了。”张先生说。
网友“蓉城小少”则认为,电动自行车很环保,应该放开它的发展。但超标车在非机动车道行驶对骑自行车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唯一解决的办法还是只有禁止超标车生产和上路。
省质监局超速车都经商家改装
“我们将严格按照总局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生产环节监管力度。”对于四部委的最新通知,省质监局监督处相关工作人员李先生表示,早在今年4月27日,省公安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经信委等4部门也发布了相关通知,加强了对电动自行车的监管力度。
李先生表示,质监系统目前已建立了相关数据库,仅有符合国标要求的电动自行车能够纳入该数据库,而只有纳入数据库的车,才能在公安部门上户,“合法上路”。
而记者从今年一季度全省电动自行车抽检报告上看到,所有受检的电动车无论是速度还是重量都是合格的。抽检均合格,但市面上那些大量的超标电动车又是从何而来?对此,李先生表示国标对电瓶自行车速度限定得太低,消费者不接受。因此不少抽检合格的电动自行车出厂后,经销商一改装,速度又上去了。
行业观察
“如果逗硬执行新规,经销商都要关门”
成都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将紧急磋商对策
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成都是江浙、天津并列的第三大电动自行车生产地。保守估计,仅成都市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在300万辆以上。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42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其中两家已停产)。
经华南路某品牌电动车经营者张先生说,“以前销售最火爆的时候,店里有五六个人都忙不过来。”而现在张先生则明显感到,由于处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边缘地带,“电马儿”越来越不好卖了。
“去年开始,电机涨价、电池涨价,平均一辆车成本价上涨350元左右,零售价也涨了。”张先生说,前几年平均一天卖几十辆,而现在一天只能卖四五辆,每台车的利润也降至50元。“从去年开始,不少商家、经销商都已经抽身转行了。”张先生预言,如果相关部门“逗硬”执行,经华南路的经销商们都要关门。
“刚听到这个文件的时候很震惊。”昨日下午4点,成都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副会长张银灿表示,协会会员将于本周内举行紧急磋商会,讨论应对措施。“老标准1999年颁布,已经实行了十几年,按标准5年一修订的规矩,早不符合时代需求。”张银灿认为,目前最应该做的就是尽快制定新的行业标准。成都一品牌电动自行车生产商则直言,一次性淘汰所有“超标”车,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