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3日 23:35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随着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航)总经理谭万庚5月30日正式接任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下称南航集团)党组书记一职,国内航空业传言已久的新一轮人事调整也就此拉开序幕。
“新一轮重组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并不一定与这一轮人事变动有直接的关联。”有业内人士表示。
人事调整多伴随行业重组
“近期的调整主要还是与年龄或任期相关的正常更替,而不是这一轮人事调整的核心。”一位现居北京的民航业内资深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以往的风格,调整的思路和细节也早已形成,只需等待合适的时机一步步来做出动作。”
三大国有航空公司高层上一次发生重大变动还是在2008年底,时任南航董事长的刘绍勇调任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航)担任董事长一职,并在2009年完成了对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航)的整合。
正因为此前民航业的多次“大动作”多伴随着国有航空公司乃至民航监管部门的人事更迭,因而此轮调整的深层次原因亦引发多方揣测,并将之与新一轮行业重组的可能性紧密联系起来。
对此,前述业内人士认为,“从行业主管部门各种渠道透出的风声看来,近年来其对国内航空公司的发展状况并不满意,尽管中国民航业发展速度维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态势,但企业的竞争实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因此“新一轮重组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并不一定与这一轮人事变动有直接的关联”。
李家祥不满航企成绩单
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下称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5月举行的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曾经明确指出:“中国民航在国际竞争方面还欠缺。在中国的客运市场上,中国公司的市场份额2005年是45.3%,那么到2010年,是44%,经过五年发展,中国民航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李家祥透露,在货运市场上,中国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仍然不足国际货运市场的1/3。而从国内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态势来看,近年来,高铁建设将覆盖中国的东、中、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稠密地区,正是“中国航空运输的黄金航线和主要市场”。
根据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民航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几个主要目标中,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以及客运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中的比重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指标,而在反映服务质量的航班正常率以及航班延误时间这样的指标上,相较2005年非但没实现提升,反而更为恶化。
横亘在国内民航业的面前的“体制性难题”相对无解的境况下,打造出一个规模或是竞争力在全球行业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核心企业似乎成为提升民航业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地位的另一条出路。
“此前普遍认为企业要想做强就一定要大,因此三大航重新整合成‘中国民航’一家的戏言也在业内颇为流传,”一位国有航空公司的中层对本报记者表示,“但反观全球这么多航空公司发展的状况,规模大与竞争力强并非总是成正比的,相反规模过大不灵活,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反而受损更大。”
前述民航业内资深人士则对本报记者表示:“民航业这些年发生了很多变化,行业管理者的思路也并非一成不变,现在即使考虑整合,方式也不会是简单地捏合,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行业发展的特点探索一些新的思路或方式。”
积极准备争取主导权
“现在的情况是,即使通过行政手段实施行业整合,企业也希望能够在这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可以延续自身一贯的发展思路,更有利于整合之后更好地融合。”前述民航业内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未雨绸缪的企业显然已经有所行动,南航便是其中之一。尽管首都第二机场仍未正式立项,但南航集团在5月18日便与第二机场的“地主”北京市大兴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提出将共同打造北京新机场国际航空枢纽港。
南航集团也抛出“将在新机场建设北京航空运营总部和顾客服务中心,投放空客A380、A330等大型先进客机。未来十年将在北京投放200架飞机”这样的宏大图景,为悬而未决的新空港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而东航则在货运业务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5月31日,由东航、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长荣航空和新加坡货运航空公司共同投资,在原中货航、上货航、长城航的基础上联合重组而成立的新中国货运航空公司(下称新中货航)获得了营业执照和运行合格证书,并在上海挂牌成立。
单从规模上看,新中货航是国内目前最大的货运航空公司,拥有包括5架B747-400、4架B777、4架MD-11F、2架B757-200SF和3架A300-600F在内的18架全货机,今年还将引进2架B777货机。
新中货航提出了“天地合一”的经营模式,并获得了国家邮政局颁发的快递运营资质,开通了国内地区10条货运快线,而且大力拓展货运电子商务,将旗下淘宝易拍得产品增加至20多个航班。同时依靠初具规模的定期与不定期卡车航班网络,全力打造长三角卡车转运中心,通过浦东自建货站和异地货站,打造空地联运,两端延伸的航空经营新模式。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