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22日 20:43 来源:财经网
【《财经》综合报道】2002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因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之需而设立。根据国务院授权,电监会是依照法律、法规统一履行全国电力监管职责的正部级事业单位。但多年以来,“电荒”问题日益严重,电改却始终未见端倪。近日,一位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官员向媒体透露了目前电监会监管困境,“无权可监、无力可监、无法可监、无事可监。”
“电荒”灾情
夏季来临,用电高峰期随之而来,而“电荒”也正在从局部地区向全国范围蔓延。
尽管国务院曾多次发布通知明确禁止拉闸限电行为,但近三个月以来,在浙江、江苏、安徽等多省还是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上海宝钢公司也曾对媒体透露,在6月至9月的用电高峰期,电力部门将对其上海生产基地实施一定的限电措施。
今年,国家发改委已经两度上调上网电价,试图缓解由煤电价格倒挂引起的发电厂亏损、发电量不足引发的电荒问题。
今年4月,发改委上调全国16个省市的上网电价,平均上调约1.2分,但终端销售电价并未上调。
5月30日,发改委宣布部分地区工业用电价格上调,民用电价不变。调整后,15个省市上网电价平均上调2分左右,销售电价平均上调约1.67分。
但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电力缺口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公开资料显示,“电荒”重灾区的湖南省,其电力缺口已达到将近1/3。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部主任薛静此前曾对媒体表示,今年将是2004年以来缺电最严重的一年,而且电荒还没有“探底”。保守估计全国供电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
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主任苏胜新预测,如果电煤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旱情继续影响水力发电,并且出现持续异常高温天气,电力缺口将扩大到4000万千瓦左右。未来两年电力供需紧张形势将不断加剧。预计2012年最大电力缺口约5000万千瓦,2013年若情况得不到改观,最大电力缺口将超过7000万千瓦。
电监会的尴尬
2002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因电改而设立。
最初,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电监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公平竞争;根据市场情况,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调整电价建议;监督检查电力企业生产质量标准,颁发和管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处理电力市场纠纷;负责监督社会普遍服务政策的实施。
国家电监会虽为正部级事业单位,但其职权却颇为边缘。由于职权有限,电监会在电力市场监管、市场建设及体制改革中,并无施展余地。
近日,一位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官员向媒体透露了目前电监会监管困境。“我们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工作切入点,迫切需要国务院更加明确定位和职能。这是电监会在工作实践中的最大困惑”,电监会官员称。
电监会成立之后,便与发改委在电价管理上存在职能交叉,两者有价格权属之争。“最初,电监会较为强势,没有放弃价格管理权。最后还是妥协了。”上述电监会官员回忆。
有媒体形容,两部门职权之争惊动国务院。
2005年,中央编办下发《关于明确发展改革委与电监会有关职责分工的通知》。国务院将电力建设项目的投资审批、核准、电价管理授予发改委;电监会原有职能未作大幅调整,仅保留提出电价调整意见的权利。
此外,在电力监管环节,电监会主要负责对上网电价、输配电价监审。但是目前缺少有效制度和上位法予以支撑。
该电监会官员说:“如现行的电价制度,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利润盈亏完全依赖于电价水平。电价核定原则也是成本加利润定价,以企业自身成本为核价依据,公信度不高。”
电监会的电改困境
自2002年电力改革启动以来,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报告均对电力体制改革有描述,但始终没有动作。国家高层并没有将电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缺乏强力推动。
近年来,电监会力推大用户直接交易、电力多边交易、跨省区电能交易、发电权交易。电监会希望建立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市场化平台,建立双向谈判的机制,打破电网公司的垄断。
“如果大用户直接交易电量所占比重能够达到60%~70%,电力市场化改革就成功了一半。”电监会官员称。
但事实上,目前区域内发电企业和大用户直供电的试点未能有效铺开,始终未能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电的格局。
“目前,除福建外,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大用户直接交易,以及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均被叫停,理由是与节能减排政策矛盾。”上述官员称。
这位电监会官员解释,“实行大用户直购电模式减弱了政府主导电价的模式,价格管理部门的职权被分离;电网企业仍垄断电量调度权利,不愿降低输配电成本。此外,地方政府不愿意煤炭资源外流。”
电网仍热衷于电力统购统销。他以跨省(区)电能交易的市场为例,“在交易中,电网企业单方面制定交易计划、确定电价的现象较为普遍,发电企业、用户无法参与交易。”
煤炭产地为保资源为己所有,人为设置省间壁垒,阻挠跨省(区)交易自由开展。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期更为严重。
2010年,因本身电力供应紧张,河南省政府要求停止外送电力,导致河南送湖北、湖南电能交易合同完成率只有66.89%。
电监会官员表示,“改革阻力太大,需要处理的利益问题很多。”
(《财经网》记者 唐喆喆)
分享到: |